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白水  李旭 《四川心理科学》2014,(22):144-146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合格与特长的统一。我们反对将两者割裂开来,不顾全民素质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而一味追求精英教育的做法,倡导和谐教育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2.
春联荟萃     
田素良 《天风》2014,(1):45-45
主爱如春暖:福音赞岁新, 神思开福道:主爱播春风。 蒙思辞旧岁:纳福庆新春。  相似文献   
53.
王忠坤  林超群 《天风》2014,(1):24-25
<正>福建省基督教两会认真贯彻《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2013年以"教风"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通知》及《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关于开展的"教风"为主题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以教职人员为抓手,深入开展以"教风"为主题的和谐教堂创建活动,有效  相似文献   
54.
在《濒湖脉学》的脉理中,把无病的缓脉认为是有神、有胃气的平脉,无病的缓脉是脾胃这一人体后天之本正常运化的脉象。脾脉为缓脉,其余四脏脉以及四季脉也要兼有缓脉,才是阴阳和谐的脉象,脾脉拥有阴阳和谐的缓脉能为其余各脏腑提供精气,从而保证各脏腑的正常运化,只有各脏腑的正常运化才能维护人身体的阴阳和谐。当人身体的阴阳失去和谐出现病变的时候,脉象就会表现为太过或不及或各脏脉俱缓,少有或失去了缓和的脉象以及各脏脉均失去个性的病缓脉。  相似文献   
55.
以华南师范大学及彰化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抽取大一至大四共440人为预测样本及1493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由目标规划、学习趋向、人际关系及环境认同4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两岸大学生在总体适应性、目标规划、学习趋向及环境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专业的两岸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且校园活动对两岸大学生适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石家庄北大街天主堂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积极投身“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以创建“六型”场所为抓手,有效激发场所教职人员的爱国热情,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7.
《中国宗教》2018,(10):7-7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3日电10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尤权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相似文献   
58.
基督教教育与儒家教育的和谐关系表现在 内在的合一与外在的统一, 内在的合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合一,  相似文献   
59.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气候的清凉与文殊菩萨智慧的清凉深度契合。"清凉智慧"沉淀深化成为五台山文殊智慧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清凉智慧导人超脱烦恼,达到彼岸,获得开悟,明心见性,其禅学价值对净化人心、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