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种子之喻     
“天国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里。它固然是各样种子里最小的,但当它成长起来,却比各种蔬菜都大,竟成了大树,甚至天上的飞鸟飞来,在它的枝上栖息。”(玛13:31~32)  相似文献   
902.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钟慧 《心理科学》2003,26(4):747-747,749
1 前言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人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黄希庭,张志杰,2001),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作为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明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其能力强、事业有成,极易在所在领域中获取成功。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90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永红 《心理科学》2003,26(3):568-568,567
1 前言心理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这一连续谱的一极是内在性,另一极则是外在性(Rotter,1966)。自心理控制源的概念被提出以后,控制源作为一个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变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控制源既在价值观层面上对人产生影响,也在行为层面上对人产生影响,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成份。而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体在运用  相似文献   
904.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林  周国韬 《心理科学》2003,26(5):870-873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 ,自我调节学习 (Self RegulatedLearning)已经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主要亮点。自我调节学习不仅仅表现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策略 ,稳定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成为学习者本人的一种优秀个性品质 ,构成其人格的核心。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为我们深入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供方法和借鉴。2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第一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05.
心理学的整合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荣双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3,26(2):349-349
1 心理学不统一或分裂的原因  一是笛卡尔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二元论将学术理论观点分为客观与主观以及质化与量化等等。这样对立的区分模式在心理学中已成为一种思维和研究定势 ;二是心理学领域中存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金布尔发现心理学中存在五个与之相关的对立范畴。沃特森则认为有 18个 ,黑特认为有 12个。我国的研究者指出这些对立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模式对人文科学模式和价值中立对价值负荷说等方面的对立。表层研究与深层研究的对立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研究等方面的对立 ;三是方法论的对立。实证主义和现象学…  相似文献   
906.
大学生科学家人格特征内隐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张倩秋 《心理科学》2003,26(5):906-907
1 引言  科学观是人对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它影响科学发展。科学观有两种表现形式 :(1)科学哲学 ,它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科学的本质和结构、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论。(2 )科学的内隐观 ,它是人们对科学的非正式看法 ,如如何看待科学 ?怎样对待科学和科学家 ?科学家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等等。 1981年 ,Sternberg对智力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公众对智力的看法 ,显示了内隐观研究的重要性。 2 0 0 1年 ,杨治良等对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创造性内隐观的因素结构。但是 ,对科学的内隐观还很少有研究。科学内隐观将揭示公众对科…  相似文献   
907.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国内认识论可以称之为“理性认识论”(这里的“理性”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合理性,而是近代意义上的狭义理性,即工具理性或不含有非理性的理性),在这种认识论中,非理性的各种因素,诸如意志、情感、直觉等等,均是认识的障碍,是认识过程中必须予以克服或排除的东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反理性主义思潮和价值哲学的引  相似文献   
908.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西方世界引起了相当广泛深入的关于人性观的思考。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正在重新塑造人们对人类进化史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等前沿领域产生的问题促使人们转向西方的传统哲学去寻找思想资源。尽管遗传决定论的陈旧观点在大众文化中仍时有所见。新的基因组学研究已开始采纳一种更全面的、兼顾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  相似文献   
909.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止观修习的重要方法,其在不同的所观境中呈现出不同的运用逻辑,在观阴界入等境中侧重强调十法圆备的整体运用,在观病患境、禅定境中则强调重重抉择的逻辑。十法俱备的整体运用是智顗建构十乘观法的理论初衷,而重重抉择、弃用是随行人根性与所观境不同于实际修习中灵活运用。两种不同的运用逻辑实际是理论建构、重为初心和证悟为要、灵活抉择的差别。  相似文献   
910.
正能量     
计文 《天风》2012,(12):1-1
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学定义。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正能量”其延伸之意是:一切子人向上的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的动力、让生活和谐幸福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