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118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濒湖脉学》的脉理中,把无病的缓脉认为是有神、有胃气的平脉,无病的缓脉是脾胃这一人体后天之本正常运化的脉象。脾脉为缓脉,其余四脏脉以及四季脉也要兼有缓脉,才是阴阳和谐的脉象,脾脉拥有阴阳和谐的缓脉能为其余各脏腑提供精气,从而保证各脏腑的正常运化,只有各脏腑的正常运化才能维护人身体的阴阳和谐。当人身体的阴阳失去和谐出现病变的时候,脉象就会表现为太过或不及或各脏脉俱缓,少有或失去了缓和的脉象以及各脏脉均失去个性的病缓脉。  相似文献   
62.
“中”、“中庸”、“中和”平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它是由“中”和“庸”二方面含义构成。“中”是事物的核心,又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与和谐的表现,它贯穿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乃至死亡的全过程。万事万物始于中而又止于中。道从中出,中即道。“庸”为“常”,“中庸”之道就是“中常”之道,也就是说“中”道乃是事物的常道。“中庸”反映了儒家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哲学上本体和认识论范畴。“中和”则是儒家把“中”道用到处理各种实际事物中以求得和谐。“中庸”是就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言,“中和”则主要指人们运用‘“中庸”而达到理想的和谐境界而言。  相似文献   
63.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64.
古代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石家庄北大街天主堂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积极投身“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以创建“六型”场所为抓手,有效激发场所教职人员的爱国热情,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6.
《中国宗教》2018,(10):7-7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3日电10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尤权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相似文献   
67.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气候的清凉与文殊菩萨智慧的清凉深度契合。"清凉智慧"沉淀深化成为五台山文殊智慧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清凉智慧导人超脱烦恼,达到彼岸,获得开悟,明心见性,其禅学价值对净化人心、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信仰与习俗、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想象,所有这些都交融、呈现于古老的冰雹会。在历史的曲折变迁中,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能留传至今可谓历久弥坚。村落生活经验中保留着关于神灵信仰的集体记忆,记忆使得信仰仪式能够恢复和传承,传承中又不断丰富着集体记忆。在记忆与传承的历史演进中,民间信仰衍变为一种民俗,于村落之中建构和谐的空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既有稳定的内在系统,也蕴含着和谐的特质。  相似文献   
69.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0.
七成家庭有亲子问题 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孟育群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历时十多年的关于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的系列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七成以上家庭亲子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四种类型:对孩子成长与前途等过分不安型的父亲和母亲人数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70.5%和89.2%,对孩子学业、升学目标期望过高的奢望型父母分别占67.6%和79.9%,过度溺爱型父母分别占52.7%和66.5%,过分干涉型分别占42.7%和65.8%。从这组数据我们看出,母亲的程度都要超过父亲,此外,不安型和奢望型是亲子关系中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