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118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61.
创设广泛的文化情境进行美术教学有着多重的意义,就学生而言,它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2.
我国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月25日,国家宗教局在四川成都召开南方片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研讨会。此次会议是继去年9月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召开北方片区会议之后的又一次专题研讨会。会议探讨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面临的问题,探索宗教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途径,研究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措施。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莅会并讲话指出:宗教界  相似文献   
263.
目的:探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隔代教养对儿童人际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祖父母隔代教养问卷和自编的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人际和谐问卷对贵州省都匀市6~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15.0和Amos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女生在家人和谐与传统型教养方式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族际和谐上与父母同住的儿童要显著高于与祖父母同住以及与父母、祖父母同住的儿童;各种隔代教养类型与儿童人际和谐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隔代教养对儿童人际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64.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新加坡,参加由中新两国宗教界联合举办的宗教文化展这一重大活动。籍此宝贵机会,我愿与大家分享近年来中国天主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努力。旨在与来自宗教界的朋友们一起,共同探讨宗教如何为世界和平、和谐作贡献这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65.
一、引言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而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她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地说,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266.
和谐     
“阳和次第发,桃李更芳菲”;“宫商声相和,心同自相亲”。和谐,让万物生机蓬勃,让世界亲密无问。  相似文献   
267.
王孟坤 《天风》2005,(10):26-27
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于2005年9月2-3日,在济南召开了第六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教会70多位同工以及山东神学院的100多位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自1998年的“济南”会议上提出神学思想建设以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始终把神学思想建设作为省两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基督教两会不仅成立了由专人负责的神  相似文献   
268.
“当代中国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的社会调查表明: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现状总体上是和谐的,大部分社会民众对社会总体和谐状况满意,认为自己生活幸福,比较满意自己的劳动收入.同时,针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协调解决经济利益的矛盾;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更多地关注工人阶层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69.
刀述仁 《法音》2006,(5):55-55
众生平等,人类和谐,世界和平,这是佛陀创教之初就确立的主张。佛陀看到蝼蚁受到伤害都悲悯不已,更何况面对人类的悲剧。因此,体会佛陀的大悲精神、大慈心愿,是我们每一个佛教徒的根本立场。从佛陀创教至今2500余年,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物质条件已经日新月异,但是人生的根本问题——生、老、病、死,仍然在困扰着人类。因此,佛陀的思想就永远不会过时。我们的历史重任,只是把佛陀的思想与当今的时代相结合,针对新时代的新问题,站在佛陀的立场上予以解答。佛教对于东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270.
佛教的和谐观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舜 《法音》2006,(4):12-14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