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道德冷漠症"。实施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深入开展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的重大工作部署,必须全面研究"道德冷漠症"之"冷"的症状及成因,将"问题教育"引进专项教育和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262.
那时候年轻,算是正午12点以前的太阳吧,性子火暴,爱计较,凡事必争个输赢。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读到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准备走了。  相似文献   
263.
《学海》2015,(5):44-51
本文运用教育人类学"工具连锁反应"理论,通过对北京市一所"在家上学"学堂R学堂的参与观察与深入访谈,探讨了中国式"在家上学"产生的原因是一种反抗与形塑:反抗原有僵化、扭曲,分数至上的教育目标,以及附着在分数至上基础上的以金钱、地位等为衡量标准的成功观和幸福观;要形塑的则是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自身的教育目标。这种变化是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导致教育目的的改变;目的的改变,必然带来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变化。"在家上学"是目标改变的结果,同时又可以成为促进新目标形成的原因。对"在家上学"这种新的教育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264.
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梁启超不仅将康有为称为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宗教家,而且声称康有为"宗教思想特盛",并对康有为的宗教思想予以概括和阐发。在《论支那宗教改革》中,他声称自己的演讲只不过是"述康南海之言"。就康有为的宗教思想来说,梁启超对孔教思想的介绍、阐发最多,态度变化也最大。从早期梁启超对康有为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公开驳斥,直观地展示了梁启超与康有为的思想分歧。通过梁启超对康有为孔教思想的介绍和评价,可再现梁启超对康有为孔教思想的误读及两人思想的分歧。  相似文献   
265.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宝贵财富。唯物辩证法是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方法。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66.
《中国宗教》2022,(7):11-11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15日在京参加省部级干部民族和宗教工作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他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意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267.
宁心 《天风》1995,(1):30-31
当联合国总部大厦在纽约东河河畔奠基时,人们把《圣经》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把它深埋于基穴中,作为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基础。这一举动代表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圣经是和平的基础,什么时候人们遵守了圣经教训,就有平安喜乐,就能与人和睦,世界就有和平。什么时候人们违背了圣经教训,所临到的就是不幸、灾难与战争。 基督教信仰素以仁爱和平著称,我们所信的神是赐平安的神(耶29:11)。  相似文献   
268.
刘元春 《中国宗教》2014,(11):66-67
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在振微起衰的复兴征程中,始终伴随着保守与革新、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等的纠葛。不惟佛教界、学术界存在这样那样的观念或观点的争辩与冲突,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间。其中最为集中的论题,就是中国佛教面临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与道路,怎样做才能既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本怀、特色,又能够很好地服务社会、利益众生,达成双向互助、共生共荣的圆满善果。基于各自的立场和学识的局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聚讼不已。而圣凯法师的新著《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一书,可以为这种局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9.
Nisbett提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了注意的差异,但是并没有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机制提出直接的证据.最近几年来,文化对注意过程的影响有了新的研究和发现,证实了Nisbett最初的观点是正确的.文化与注意的行为研究包括在整体与局部加工、场依存与场独立、变化盲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注意文化差异的潜在原因和机制,研究者们主要从发展性研究、ERP和FMRI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化对其它注意指标的影响、文化与注意的脑机制以及文化与注意的应用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70.
中国传统凤纹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历经了七、八千年的历史长河。在悠久的历史流变中,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和审美内涵,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凤纹形式,传达出多样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发展到当代,凤依然承载着历代凤文化的精髓,结合新时代的意义与发展趋势,更多象征着吉祥瑞福、和谐美好、兴旺发达等积极的美好愿望。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和借鉴凤文化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凤形纹样与凤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