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1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货币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否就能断定我们的社会处于同西方一样的"消费社会",这就需要一定的思索.社会在不断发展中,经济因素是一个关键的指征.同时,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也在同它产生着一致性.在经济与审美的矛盾冲突中怎样的显现才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标志.社会中的人们处于"展示"的景象中,符号和影像控制着整个视野,这时的人们始终在自己编制的网络里撕扯着自己空洞的外壳.但人们还是渴求自身力量的释放,在看别人的同时吸引着他人的注意,这是一个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在审美这一高级精神境界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兼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时代内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转变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个人付出双重代价的旧式现代性的发展方式,推进以人为本,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新型现代性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在社会领域建立和完善对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以及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创新机制.社会建设的外延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从狭义上说,着重是指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对于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患纠纷以较快的速度逐年上升,医疗纠纷赔偿平均金额快速攀升,已成为困扰医疗卫生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严重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从法制角度分析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研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和谐社会为视角建设和谐文化,重在突出"和谐"二字.实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5.
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医患关系,对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社会失责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失责原因是医疗体制不合理、社会卫生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卫生改革滞后、医药市场存在严重弊端、医学人文教育不尽人意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是要建立平等互惠的医患关系、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患冲突的社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6.
方东美的佛学研究,是在世界哲学的宏观视野下,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佛学理论的重新诠释与阐发,代表了他晚年一部分成熟的思想成果,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佛学思想的重心在于发挥佛教圆融和谐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与理论特色.他认为,中国佛学的这种精神特征恰可对治西方哲学的心病,解决西方哲学史上二元对立性的理论难题.由此也可说明中国大乘佛学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07.
108.
今次论坛,适逢佛祖圣诞前夕,香港同胞恭迎佛顶骨舍利,万众顶礼祈求世界和谐,又恰为香港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因此,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佛法的弘扬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要使佛法长久住世、造福众生,仅仅依靠修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庙宇殿堂是远远不 相似文献
109.
宗教认同研究的意义在于梳理宗教认同与其他身份认同的关系,减少由于单一身份标签导致的对多样身份存在的扭曲,探索构建社会和谐之路。在汉斯莫尔(Hans Mol)以宗教是身份的神圣化定位了宗教认同的基本内涵时, 相似文献
110.
4月26-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本届论坛是继前两届世界佛教论坛之后的又一次高品位、全方位精彩纷呈的国际佛教盛会。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出席论坛,共襄盛举。与会代表围绕"和谐世界,同愿同行"的主题,进行论坛大会发言、7场分论坛、6场电视论坛和1场网络论坛等活动。本届论坛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既充分体现了佛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