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溶 《天风》2002,(2):1-1
2001年12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中国新世纪宗教工作的一座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宗教工作“四个关系到”的重要性,强调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他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样就将宗教工作的任务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总任务相联系,这对中国基督徒和广大教牧同工是极大的鼓舞,使我们看到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中国基督徒完全可以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这使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与兴奋。前一时期教会内同工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入世后,经济贸易将更加开放,而教会  相似文献   
222.
学诚 《福建宗教》2002,(6):15-17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着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  相似文献   
223.
《中国宗教》2018,(2):87-87
1月24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接待应邀来访的意大利圣爱智德教团乔万尼教授。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沈斌主教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去年应邀出席德国明斯特世界和平大会给予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24.
张晋 《中国宗教》2018,(6):76-77
《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  相似文献   
225.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特征。和平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价值特质,不仅因为中华文明的血液中没有侵犯别国和掠夺别国的基因,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最强烈的愿望,而且因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是对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所形成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等伦理美德的创新性发展和全面继承,凸显出了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特质和精神要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历自古及今的历史变迁和递嬗发展并成为人类连续性文明的典范,与其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平主义价值追求有着一种内在而紧密的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和价值追求决定了其在对待其他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关系问题上必然要求建构“文明的和谐”,建构人类文明包容互鉴的和谐谱系。  相似文献   
226.
一般而言,和平作为政治目的,主要基于正义权利的考虑。但如果要将和平视为一个永久目的,那就不仅要考察其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应理解其历史哲学的维度。康德正是在普遍历史理念的基础上,将永久和平视为最高政治目的来筹划,提出无论是个体或社会,还是国家或国际联盟,人类历史发展都是合目的的。而在康德的目的论体系中,道德是主旨,普遍历史的主体是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类,无论从自然目的过渡到自由目的,还是从基于自由意志的道德目的过渡到关涉自由权利的政治目的,自由是普遍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政治目的与道德义务的永久和平,需要历史目的论来保障。  相似文献   
227.
狄旺 《法音》2006,(5):25-26
我与我的代表团万分荣幸地应邀出席在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我谨代表柬埔寨佛教界及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论坛组委会、地方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代表团的周密安排和盛情接待!今天,我想请您与我一起关注“战争与和平”。战争的根源是什么?怎样缔造和平?这将是我的主要论题。诸位知道,近些年来柬埔寨度过了一段纷扰,但是最终我们赢得了所渴望的和平。我相信对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平都弥足珍贵。不幸的是,当今世界正受祸于愈演愈烈的…  相似文献   
228.
当今和平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特别是中国在物质方面的发展速度更是突飞猛进,但社会的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已经影响到未来的稳定和发展,所以,中共十六届六  相似文献   
229.
本文梳理了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的出发点、历史处境、基本特征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分野所在,并讨论了这些派别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说明真宗教对拉丁美洲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0.
持田日勇 《法音》2009,(4):43-44
一、世界和平与"苦"之根源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呼唤和平。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国家都在祈愿所谓的"为其自身利益谋求的和平"。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