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51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天风》2002,(1):35-35
五届耶儒对话国际会议召开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耶儒对话国际会议”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崇基神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在以往数届的儒家与基督教对活会议的基础上,再次为儒家和基督教对话相关学科的学者提供论坛。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及香港本地的学者就“生命与伦理”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92.
一般而言,和平作为政治目的,主要基于正义权利的考虑。但如果要将和平视为一个永久目的,那就不仅要考察其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应理解其历史哲学的维度。康德正是在普遍历史理念的基础上,将永久和平视为最高政治目的来筹划,提出无论是个体或社会,还是国家或国际联盟,人类历史发展都是合目的的。而在康德的目的论体系中,道德是主旨,普遍历史的主体是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类,无论从自然目的过渡到自由目的,还是从基于自由意志的道德目的过渡到关涉自由权利的政治目的,自由是普遍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政治目的与道德义务的永久和平,需要历史目的论来保障。  相似文献   
193.
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4.
2013年8月8日,伊历1434年开斋节,我国各地各族穆斯林举行隆重的开斋节会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庆祝开斋佳节。祈求伟大的真主赐予世界和平,襄助我们事业成功!阿米乃!  相似文献   
195.
孙琪  王冬昀 《天风》2013,(12):8-10
2013年11月18日至20日,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和准备,以“和好·福音”为主题的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中美基督教界第二次、在中国境内首次联合举办的论坛,此次论坛规模更大,形式更为多样,交流更为深入、开放和包容,为中美基督教的友好往来谱写了新的篇章,也对促进中美双边关系积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董慧 《哲学研究》2012,(4):20-27
<正>解放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社会过程中的成长环节,也是左翼理论家在对未来可能的替代性社会的积极探索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人口激增、道德迷失、  相似文献   
197.
中国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欣闻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开幕,我谨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加论坛的海内外高僧大德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98.
《法音》2012,(5):71
新华社香港4月26日电(记者高路赵博吴俊)4月26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红磡体育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99.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努力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文化大发展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0.
马尔库塞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资本主义的统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开辟出生态伦理向度的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道路,提出了承认自然主体的自然解放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向度的自然主体重建可以唤回人对自然存在意义的肯定,找回被遮蔽的主体——自然,找回失落的主体——人,在人与自然共为"存在"的基点上实现人与自然从两极到统一、从对抗到同盟、从对峙到融合的和谐发展,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由状态。自然主体的伦理重建是人类摆脱异化、走出单面人生、重塑多维生命的重要维度,使形而上学(生态伦理)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和谐世界)成为可能,体现了马尔库塞对本体论存在之源的反思,奠定了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