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1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李嶷 《中国宗教》2014,(7):75-77
一叶孤悬的海南,在交通不便的古时,大约也只有靠"远来谪宦、飘蓬逐客"来传播中原文明。时至清代,这种局面也未曾有太大的改观。"万里琼州路,凄凉独去船。"(清·孙枝蔚:《送丘曙戒侍讲赴岭南》),可以想见时人去琼州(海南的古称)的凄凉心境。可是海南又被称为"琼岛":"琼"为"美玉","琼岛"即是"仙岛",所谓"琼岛会群仙",  相似文献   
52.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闻名世界的观音道场。近年来,舟山市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注重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对普陀山佛教协会的引导与服务,令普陀山佛教文化大放光彩。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为提升普陀山佛教服务大众、利乐众生的水平,促进舟山群岛新区经济持续发展,舟山市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文化先行,  相似文献   
53.
让我们从谐音文字、忠于原文、语文的变迁等角度,进深认识《和合本修订版》如何使阅读圣经更有趣味。  相似文献   
54.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55.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 ,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多元化 ,或多元化的全球化。人作为“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 ,是创造世界文明的原动力和原载体。儒家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 ,担当着建构民族主体精神的重任 ,绵延着民族生命的智慧。儒家文明一言以蔽之 ,是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 ,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观照视角的转换。文明对话可依照和合学的“融突论” ,而不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论 ,它以承认、接纳“他者”的存在为前提。儒家文明在化解世界文明冲突中 ,以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 ,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整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陈小鲁 《天风》2002,(8):58-59
康塔塔是一种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包括独唱、重唱和合唱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在十八世纪信奉新教的德国中北部,教堂康塔塔走出了一条独自发展的道路。路德众赞歌被引进康塔塔,作为敷衍处理的基础,对新教教会礼拜仪式上朗读的经文和布道的内容起释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论和合学“自己讲”、“讲自己”的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学的"自己讲"以时间、空间、逻辑的"三大创新"为基础."讲自己"是对"自己讲"的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哲学三大创新标志的发现是"讲自己"的落实步骤和理论支撑,也是和合学深植于中国哲学精髓的表现.和合就是和谐,是内涵丰富的哲学范畴;和合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哪生命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为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8.
僧制,亦称清规僧禁,佛教僧团制度。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中国僧团除戒律外,还制定其他若干约束僧尼言行的僧制或清规。据《高僧传》卷五,东晋道安首次制定的规式有:行香定座讲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布萨差使悔过法等。  相似文献   
59.
《禅林宝训》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精神性管理是其重要的管理特色。僧人对觉悟的追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助宣佛化、弘扬佛法的事业是禅宗寺院的根本目标和最高理念,也是禅宗寺院的管理前提。信仰引导、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慰藉等精神性管理手段,对寺院理念进行不断宣示和强化,极大地调动了僧团的积极性,有效地优化了寺院的管理。对《禅林宝训》管理特色的揭示将为当今的禅宗寺院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0.
正2014年10月7日至14日,以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为团长的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70人,赴英国伦敦和牛津访问,参加第三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并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武僧团有30多人,护法团则由少林寺相关部门负责人、近20位企业家、从事禅医和书画艺术的法师居士以及媒体记者组成。代表团中无一政府官员,凸显出其民间色彩。近30年来,少林寺一直注重海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