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觉醒 《中国宗教》2012,(1):56-57,90
佛教文化如果能够搭上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便车,成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对于丰富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传统符合论的真之定义存在的致命缺陷已广为人知。盖梯尔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真之概念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关联,从陈晓平教授的语境主义解决方案出发,分析了真之概念的实用主义特征和与之相关的多元性特征。从真概念的多义性和单义性的矛盾入手,分析了他所提出的"T′模式"、"语言性事实"等关键性概念,进而对其"真之符合多元论"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3.
传统的真之符合论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为从"上帝之眼"回归人类之眼,普特南提出内在实在论,以区别于外在实在论。这里进而提出关于"真"的内在符合论,以区别于传统的外在符合论;其关键在于把事实看作语言性的,并将语言性事实的观点分为外延等同论和内涵等同论。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角度看,内涵等同论和外在符合论处于两个极端,而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则处于中道,并且是二位一体的。在哲学史上,这两种符合论和两种等同论的要素贯穿于弗雷格、罗素、塔斯基和普特南等人的"真"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54.
史爱军 《天风》2018,(1):15-16
教会的牧养责任是双重的,既要'养',又要'牧'斯托得在《当代基督门徒》一书中谈道:历代以来,教会曾多次尝试把基督现代化,比如'苦行者耶稣'、'教导常识的教师'、'伟大的革命家'、'木匠先知'等。在诸多有关耶稣形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把耶稣看成了'面包师'、'魔术师',此种信仰被称为'吃饼得饱'。  相似文献   
55.
一、引言当代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像自然数、函数或者集合这类数学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思维的真实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立场,即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反实在论:数学实在论认为,存在抽象数学对象,它们既独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又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数学反实在论认为,不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对象不独立于我们的思维。①  相似文献   
56.
李建宇 《学海》2011,(1):5-8
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为思想先导,以实践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从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契机果断而又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57.
孟凯 《管子学刊》2011,(2):24-29
荀子的正名理论不仅接续孔子的正名传统,也有对诸子之学的扬弃,在正名理论中荀子借鉴了名家、墨家的理论,丽他们也是萄子批评最多的。荀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体现在《正名》篇中。其中他讨论了名的分类、名的作用、制名的原则等,并对“三惑”等不正之名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名的主要作用在于“明贵贱”与“辨同异”,“贵贱”关乎价值,“同异”关乎事实,萄子就通过名联接了事实与价值。“辨同异”在乎求“真”,“明贵贱”在乎求“善”,而荀子又认为“明贵贱”高于“辨同异”,从而把名学引向伦理、政治之域。  相似文献   
58.
依本文之见,说谎者悖论以及某些与之相关的悖论之被导出源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前提的接受;而这些前提之被接受又源于对"是真的"与"是假的"这两个词的关键语义特性缺乏认识。本文为决定这些语义特性的基础提供了说明;这一基础包含两个论点,第一,每一语句均有其含义;第二,每一语句陈说的字面内容是一个命题态度的内容,因而具有某种一般形式。借助于这一基础,本文为这两个词构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塔尔斯基式真理理论的意义理论以说明这些特性,并借助于该理论论证说谎者悖论及其某些相关悖论的导出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59.
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大学,立刻就写下了许多标志着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的哲学笔记。从他身前唯一发表的论文《关于逻辑形式的一些评论》;到身后从同时期的手稿中整理编撰出的《哲学评论》;以及由魏斯曼所记录下的,维特根斯坦与石里克所在的维也纳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足以刻画这种转变的重要线索。其中之一就是由颜色排斥问题的思考开始,他逐渐改变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中对基本命题的看法,并进而放弃以真值函项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命题的一般形式。在这一时期的思考中,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放弃《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观点,而是努力调整措辞,引入了新的看法,以容许基本命题可能互不相容的情况。这种努力迫使他最终不得不承认,存在着作为“不完全图像”的基本命题。修正对基本命题的看法,是1930年代的维特根斯坦做出的主要改变之一。既标志着他与自己早期思想之间的首次交锋,也为日后在《哲学研究》中与《逻辑哲学论》的思想再度对峙做好了准备。本文试着回顾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0.
F.P.拉姆齐  刘新文 《世界哲学》2023,(2):146-157+161
本文遵循信念指导我们的行动这一皮尔士观点,将基本信念描述为地图,而具有普遍内容的普遍信念则根本就不是命题,而是形成“说话者迎接未来的系统”的变形假言陈述。因果律是一种变形假言陈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客观性。对于量化语句所表达的普遍信念,本文认为它们表达的是认知态度而非命题,从而明确支持了实用主义意义理论的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