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2.
约瑟夫·皮珀是20世纪德国著名宗教思想家,他所著《闲暇:文化的基础》以及《节庆、休闲与文化》虽然都只是薄薄的小册子,却在宗教哲学界影响很大,都已成为休闲研究的经典文献。皮珀认为,不仅从文化起源的  相似文献   
193.
生态农业是一种生态可持续、利益共分享的普惠型农业。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生态农业的伦理"应当"就是保有并发展土地和生态系统的生命价值,以此为前提获取经济价值。就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而言,生态农业的伦理蕴涵在于摆脱资本逻辑和工业理念的控制,以生态农业构建平等互利、共信负责、合作共赢的人际关系。生态农业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共赢,追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利益的实现,维护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同样应承担双重伦理"应当",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绿色兴农、共享富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4.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世界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5.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6.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过阅读我们获得信息,学到知识,提升个人生存技能,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提取各门各类的信息和知识就显得越发重要。因此,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据我国媒体统计,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的人只有5%,每年用于购书的费用人均不足40元,读书指数较高的上海市,  相似文献   
197.
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没人在家的时候,他从不让洗衣机、电饭煲等工作,也不给手机充电,怕引发电器火灾;晚上睡觉一定会关掉煤气,怕煤气发生泄漏;出远门,则会锁好家里全部的门窗,不留一个死角,怕小偷进门;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与正常行驶的车辆抢道,怕出现交通意外;与异性交往,玩笑倒是开过,但知道尺度,在他看来,开玩笑惹人翻脸是最没面子的事。后来,朋友做了一个地级市的国土  相似文献   
198.
在《共产党宣言》中,间性主体性伦理定位带来的存在感、真挚伦理情怀带来的关怀感表征着作者间性叙述立场满足了受众主体性诉求,符合无产阶级革命伦理主体论;真理逻辑的感召力、思潮甄别的说服力、美好愿景的关怀力、策略可行的吸引力、强大“共同体”的向心力构成了其内容的针对性,满足了受众发展需要和期待,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伦理目的论;文章结构裂变加强了文本的感召力,抑扬顿挫的散文韵律美、生动形象的文学意境美、情真意切的演讲鼓动力、雅俗共赏的语言通俗美形成的语言创新提升了文本感召力,共同促成了其形式的创新,符合了受众接受审美心理需要,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伦理方法论。这三重逻辑是对革命伦理关系的正确判断与运用,也是学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9.
建设美好生活新时代蕴含着个体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三重伦理自觉。个体性伦理自觉要求“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利益的享有者;民族性伦理自觉认识到美好生活新时代并不是在所有民族都能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美好生活新时代提供了制度保障;世界性伦理自觉揭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许多危机和挑战警示人们,各国人民只有团结互助、携手合作,才能共建真正共同体并且共享美好人类未来。这三重伦理自觉,对反思传统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建设美好生活新时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体现了现实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0.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一百周年之际,回顾青年卢卡奇对西方现代资本文明物化与商品形式的批判,阐发他的总体性、社会性、人类性和量质统一的共同体思想,在由主张全面竞争的新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两极分化、不平衡发展、相互敌视和生产过剩的时代是极有意义的。不过本文认为,卢卡奇过于从意义、伦理和文化的视角阐述共同体的内涵是有失偏颇的,而以促进和实现人的积极本质与积极存在为导向并积极动态调整二者关系的新型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更加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并启示了新的世界历史趋势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