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与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否定"正义的概念一样,马克思在许多文本中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否定"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重视或持有一种规范性的平等概念提出质疑。遵循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马克思无疑持有一种平等观念,并且其平等观念在规范性层面上也并无缺席。应当注意的是,要承认马克思持有一种平等的立场,就必须首先对内在于马克思平等观念的平等原则与平等价值进行区分和说明,进而才能够有效澄清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分配原则和道德追求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对马克思的平等主义立场作出有效辩护。可以说,马克思的平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人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平等主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2.
杨汲 《哲学动态》2022,(10):57-65
自然法理论是理解霍布斯理论立场的关键。一些学者以“自然法是上帝的命令”命题为依据,主张霍布斯是有神论者。这种解读与霍布斯构建科学的目标相悖,也不符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是对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的误读。事实上,这一命题的目的是以理性厘清自然法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而非提供一种神学论证。  相似文献   
53.
本文首先阐述了康德伦理学的人学起点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指出世界公民的预设揭示出康德需要论证之人的社会历史底蕴 ;启蒙之人的假定则揭示出他需要论证之人的现实特性。其次 ,分析了康德“人为自己立法”的道德人学的基本座架是文明的、社会的理性自由公民 ,道德立法服务于“人之重造”这一现代理论。在康德强调的道德命令 (可概括为“善良意志”、“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中“人是目的”是中心 ,是出发点。再次 ,透析了康德伦理学起点上引发的现代性基本难题 ,启发人们必须从生活的整体或实践的总体性中去思考和把握当代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54.
陈企瑞 《天风》2016,(5):37-38
正提到母亲,中国人都会想起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形容母爱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回报无论如何都抵不过母亲的舐犊情深。圣经命令基督徒应当孝敬父母(参出20:12),教导我们应知恩报爱。现在,母亲节已经家喻户晓,人们庆祝的形式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5.
一般人都很熟悉集体或社会层面的规范,例如法律条文、道德原则、宗教戒律、文化中的约定俗成.另一方面,很多人或许从未意识到我们生活实践中存在很多重要而基本的理性规范,比如日常推理中使用的逻辑规则,在理解别人的言语或行为时常人所遵循的原理,以及每当我们自己形成判断时所依赖的规范性前提.  相似文献   
56.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三个道德的绝对命令,也是西方世界的三个公共信念。这三个绝对命令,以及康德主张的必须要有共同性作为正义的要件,都是西方文明中的核心思想。作为公共权利之一的公共信念要有公正性,就必须要以公权化的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57.
赵祥禄 《孔子研究》2012,(3):117-124
孔子依据"仁"而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以发展完善其道德人格,并"践仁知天",达至与宇宙万物为一体的人生境界;康德依据绝对命令而禁绝种种感性欲望之诱惑,从而纯化道德之动机而彰显理智世界之人格。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虽在德与福如何一致等问题上存在不同,"仁"与"绝对命令"自身也有一定不足,但它们都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彰显了人的道德生命和内在的人格世界,体现了一种超越的、终极的人生价值追求,这对于越来越"物化"的现代人而言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58.
海洁 《天风》2013,(5):48-48
《撒母耳记上》15章,上帝吩咐扫罗击打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扫罗从命击败亚玛力人,但他没有按照上帝的命令,把他们灭绝。他因惧怕百姓而听从他们的话,急于掳掠亚玛力人的财物。撒母耳质问扫罗的时候,扫罗说,百姓在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要向上帝献祭。撒母耳说,上帝喜悦献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扫罗在这件事情上违背命令的原因,照他的理由是百姓要献祭,要把最好的献给上帝。真正的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内心对上帝缺乏敬畏,貌视神的吩咐。具体分析,扫罗的症结有几点:第一,缺乏清廉。作为一个王,权力越大意味着在财物管理上的责任也越大,扫罗的权力带给他贪恋财物以权谋私的便利。  相似文献   
59.
起来,走!     
晃昶 《天风》1996,(7):20-20
福州市铺前基督教堂的程珍玉姐妹偏瘫卧床三十八年。是主发出命令叫她起来行走,为主作了荣耀的见证……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的一天,时年才二十八岁的程珍玉姊妹突然晕倒中风,患上偏瘫症。当时她已育有三子一女,最大的五岁,最小的才周岁。她爱人张士敏弟兄是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60.
刘作 《现代哲学》2022,(1):72-78
普通人类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出现自然辩证法,引发对定言命令有效性的怀疑,使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成为必要。纯粹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追问三个问题,防止实践理性的僭越,确立了定言命令演绎的实践的立场。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前面三节,说明道德法则除了自由之外,别无根据;自由除了道德法则之外,没有其他基础;追问对道德法则的兴趣,容易把情感当作道德法则的根据。这些观点与《实践理性批判》是一致的。康德从一开始就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演绎定言命令,也没有出现主流学界所批判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