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1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谈谈天课与施舍李鸿鸣慷慨好施是伊斯兰教在南朝鲜提倡的优良传统之一,其主要表现是鼓励穆斯林交纳天课和自由施舍。天课与施舍,虽然都是用财物济贫,但在教法上,二者性质有所区别。天课:阿拉伯语称"则卡特"(),含有"净化、洁净"之意,主要指对穆斯林个人财产的...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便克服这些缺陷。同时,罗尔斯还认为,在关于社会正义原则的慎思中,一些合理的经验性的条件必须得到保留。因此,他用无知之幕取代康德的目的公式,以削弱后者过于严苛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道德的规范性来源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和谐道德观的规范性不仅来源于康德式主体认知领域内意志对自身立法自律性法则,还应该兼有话语伦理所强调的主体间性意义上的互动内涵,进而达到一种主体及共同体对生活世界道德体验统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道德绑架现象成为社会热点,这使得从道德哲学的视角来厘清它的概念内涵和错误原因成为必需.在这方面,苏德超对道德绑架做了深入细致的现象刻画.然而,由于他的整个分析预设了一条成问题的原则,所以未能真正地刻画出符合经验直觉的道德绑架现象.通过引入康德对完全义务与非完全义务的划分,可以澄清道德绑架发生在康德所谓的非完全义务的领域,是施事方以道德的理由绑架了应事方在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之间的选择.道德绑架的错误在于施事方将完全义务领域的要求等同到非完全义务领域,剥夺了应事方道德选择的自由.基于此,道德绑架现象可以重新加以刻画.  相似文献   
5.
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者主张人类天生的情感或情感反应能力是理解、解释和辩护道德的最终根据。但如果情感自身的合理性得不到说明,或者需要情感以外的理性概念来加以辩护,那么,以情感来理解、解释和辩护道德的道德情感主义路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难以成立的。我们需要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情感理性概念来为道德情感主义做根本的辩护。情感理性既可以界定为一种推理能力,即通过情感反应从某些事实前提推出规范性判断或价值判断的能力,也可以界定为规范性或应当性的来源之一。情感理性的思想为近期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历史经验也表明,恻隐之心所产生的道德情感往往是我们判断道德是非更为可靠的标准。自然选择的理论也为情感理性的思想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朝觐时节话天房李光斌每当说到伊斯兰教的朝觐功课,首先想到的便是天房。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朝觐时节。在朝觐时节谈一谈“天房”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天房”是中国穆斯林对“克尔白”的别称。这一名称可能始于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就有:“报达(指巴格达——译者)...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领洗者的认真基督使徒生活(Serious Christuan discipleship)中,服从是另一个福音命令。教区司锋有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活出这种福音命令,本章将要着重讨论这一点。我的中心观点是,教区司铎听命与团体和传教(mission)有着根本的联系,如果去除这些基本的关系,那么教区司铎的服从就会涉及到严重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道德形而上学要求全部道德概念都先天地错落在理性之中,在来源上具有纯粹性且俱足尊严,合乎责任是不够的,还必须出于责任;纯粹实践理性批判要求自由是一切人的意志所固有的性质,人们以他律和自律的方式来思想自己,意志自由是道德命令如何可能的最后根据。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在于漂忽不定的、有条件的幸福的追求上,而在于无条件的、崇高的道德律的敬重上。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的问题上,进行动机抑或效果的、形式抑或实质的二者必居其一的二元判断,逻辑上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该文讨论了反事实思维的分类、反事实思维产生过程的两阶段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反事实思维对于个体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道德判断的条件句推理的非认知主义解释面临弗雷格–吉奇问题的挑战。我们考察了经典的表达主义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共同基本策略是把非断定语境中的规范性陈述,转化成断定语境中的非规范性陈述,从而给出统一处理信念和态度/欲求的语义学。相比起来,近年兴起的混合表达主义,主张规范性语句是信念成分和表达成分的混合,是更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论文比较了道德假言推理、法律规范推理以及实践推理之间的差异,试图通过对信念和欲求、意图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对规范性语句的不同推理类型给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