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0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刘斌 《孔子研究》2012,(3):127-128
<正>高尚榘先生主编的《论语歧解辑录》一书(以下简称《歧录》。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1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从《论语》诠释学史的角度看,此书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重视:其一,体例清新。学界公认,晚近以来整理  相似文献   
42.
杨简《五诰解》是陆九渊心学一派《尚书》学的代表作,其借解《书》批驳《孔传》,阐发"道心不动于意"、"心本静"、"三才一贯"的心学思想,提出"不起意"静悟本心的修养方法,以此反对程朱一派道心人心之人性论及格物致知之修养论,带有鲜明的学派特色。梳理杨简《五诰解》的训诂及义理阐释,可以发掘时代思潮的论争。  相似文献   
43.
本文就客家萨满通灵的途径和仪式进行了分析,并与台湾的神媒如乩童、鸾手、查某佛等逐一做了比较,最后反思了一直以来对萨满认识上的简单化,认为人类学的视野里,萨满是以一个"他者"面貌出现,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它,并且认为萨满是透视解读客家文化和客家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媒介.  相似文献   
44.
“战”之词义,主要有两解:一曰交战,一曰交媾。本文认为“战”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斗争与相合的统一,相合是其本质,“交战”义则违背了“生生之谓易”之至理;征之帛书《周易》和《焦氏易林》.认为“战”确有“交媾”义,怛“交媾”未能传达《易》“战”形神兼备之神韵:“战”既勃发着流宕不羁的野性,又凸现至情至睦之质;既充满情感,又饱含形象性,它是远古时代情蕴的写照。对于这样一个浓缩了《周易》精神的词汇,我们应该从哲学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把握它。而不应该简单化、机械化地观照它。  相似文献   
45.
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论具体体现在"太和"、"心和"、"中和"以及"仇必和而解"、"民胞物与"等概念或命题中.从宇宙论层面的"太和",到道德心性论层面的"心和"、"中和",再到社会伦理层面的"民胞物与",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天人合一"和"论体系.此论上承<易>、<孟>、<庸>等"和"的思想,下启宋明理学以"和"为取向的心性修养论.张载"和"论对其体系的"天人合一"特征、道德心性论特质的彰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6.
论韩愈、李翱之《论语笔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笔解》并非伪作,它成于韩愈、李翱之手,曾与韩愈《论语注)并行于世。后《论语注》渐佚,而《论语笔解》独存。在《论语笔解》中,韩愈、李翱冲破“疏不破注”的解经戒律,大胆指斥前儒在《论语》字词训诂、文意解读方面的失察之处。主张越汉儒而直承孔孟,舍汉魏旧注而直究经文本义。为此,他们不惜改易经文、颠倒经文次序,所以,如果从忠实于文本的角度看,《论语笔解》自然被目为师心自用,标新立异,但如果从《论语》学史的发展角度看,《论语笔解》作为一家之言,在《论语》学从汉学系统转向新的宋学系统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亦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47.
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是日本史上首位公然娶妻在俗的僧人。面对显密教团对女犯的攻击,教团内部自古有《亲鸾梦记》一文为据。此文以行者宿报设女犯,我成玉女身被犯,一生之间能庄严,临终引导生极乐为中心的观音指点论将亲鸾的带妻神化,从而赋予其破戒高度的正当性与权威性。《亲鸾梦记》不仅起到了美化亲鸾、重塑祖师形象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成为了真宗正统化的理论依据及在家宗风的源流。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南朝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法箓部仪》做了细密的分析和考释。从此经我们知道南朝天师道举行登坛告盟仪,这是天师道传入南方后受南方道教(尤其是南方方士传统)影响而创立的新仪式。它应当是信奉太一神且自称太一道士的天师道道士举行的仪式,与敦煌写本S.203记载的南朝天师道授箓仪多有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49.
陈超 《法音》2021,(4):25-30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在一众《大乘起信论》研究著作中显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50.
陈乔见 《学海》2007,(2):5-13
在柏拉图的《游叙弗伦篇》中,游叙弗伦欲控告老父,苏格拉底对其反讽、非难与劝阻。然而,以西方作参照系统来批判儒家“亲亲互隐”的邓晓芒教授却解读出苏格拉底“赞同甚至鼓励”游氏“子告父罪”。此种惊人的误读表明邓氏没能理解“苏格拉底的反讽”并误解了逻辑与理性。论辩表明,诸多西方哲人也都倾向或认同“容隐”观念,这也证明了批判者的“参照系统”的虚幻性。至于如何理解“亲亲互隐”所蕴含的伦理困境,那是一件生存论而非逻辑论证之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