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邢强  吴潇  王家慰  张忠炉 《心理学报》2021,53(10):1059-1070
选取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熟练粤-普双言者被试, 比较在不同通道呈现方式下他们刺激命名任务的表现, 由此考察感知学习风格与通道呈现方式的匹配性对熟练双言者双言切换代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在视觉线索呈现条件下要比在听觉线索条件下的切换代价小; 当感知学习风格与通道呈现方式匹配时, 双言切换代价更低。表明感知学习风格与通道呈现方式的匹配性对于双言切换代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2.
李笑燃  姜永志  张斌 《心理科学》2018,(5):1117-1123
摘 要:为探讨孤独感与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以及人际困扰和积极自我呈现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孤独感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量表和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按照年级整群分层取样方式选取2872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8.0、Amos以及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人际困扰、积极自我呈现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孤独感、人际困扰和积极自我呈现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困扰和积极自我呈现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关系间分别起中介作用,同时孤独感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通过人际困扰→积极自我呈现的链式关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3.
在多轮次动态和一次性静态两种呈现方式下,采用出声思维研究20名大学生潜藏与矛盾情境的问题发现特点。研究表明:(1)动态呈现促进被试更全面加工信息,发现问题数量和变通性优于静态呈现,但也阻断信息间的关联,不利于发现跨区问题。(2)动态呈现下,问题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并按轮次先后顺序出现,静态呈现与此相反。(3)被试在新信息呈现后发现的问题分全新、改变方向、改变程度、一致性和联系性五类,潜藏情境中问题与先前信息关联更多。(4)被试对新信息影响做出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以操作绩效和主观满意度为指标,对网页信息的单页和多页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实验采用搜索任务,共有46名被试参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用的页码翻页、下拉翻页、填写翻页和上页下页翻页四种多页操作方式中,页码翻页是最优的操作方式;(2)无论是在搜索绩效上还是主观满意度上,网页信息的多页呈现方式都要优于单页呈现方式。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网页信息呈现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5.
金翊翔  罗跃嘉 《心理学报》2011,43(7):739-748
纯粹接触效应指刺激的重复呈现能增加个体对该刺激的喜好。该研究考察中性和负性情绪的非新异刺激能否产生纯粹接触效应。首先评定挑选出本身不使人产生偏好倾向的中性和负性词对。实验一、二分别以所选中性词和负性词为材料, 每个词阈下呈现6次或1次, 后进行偏好判断和再认判断。结果发现, 对多次接触的中性词,偏好分数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再认成绩与随机水平无显著差异; 对多次接触的负性词, 偏好分数和再认成绩均与随机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 在阈下呈现的条件下, 中性的非新异刺激能产生经典纯粹接触效应, 而负性非新异刺激则无此种效应。负性情绪材料纯粹接触效应的这一特异性可用加工水平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86.
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志  冯霞 《心理学报》2009,41(12):1143-1151
无意视盲是指由于对某些事物的专注而导致的眼前对象被忽视的现象。它受到诸如非预想刺激的位置、大小、颜色; 非预想刺激与注意刺激之间的关系; 被试的年龄、专业知识、加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改进的MR范式考察了“等时”和“等距”条件下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1)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和其呈现时间对无意视盲的比率有显著影响; (2)在一定的呈现时间范围内, 视盲率随运动速率的升高而降低, 但当维持相等的运动距离时, 视盲率没有显著变化; (3)当呈现时间超出一定范围时, 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急剧减小, 即呈现时间制约着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两者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文末就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7.
该研究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时间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学习时间、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具有一致性,但它们可能对不同的认知负荷敏感,即学习时间可能反映了总认知负荷量,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可能分别对内在和有效认知负荷敏感。  相似文献   
88.
在公平启发理论的基础上,以1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室实验探讨了信息呈现顺序对公平判断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呈现顺序能够影响人们的公平判断——当结果适宜性信息更早获得时,结果公平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要大于结果适宜性信息较晚呈现时的影响;(2)公平形式偏好对公平判断的信息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当高偏好信息先于低偏好信息出现时,公平判断的顺序效应会得到加强;而在低偏好信息先于高偏好信息出现的情况下,公平判断的顺序效应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89.
不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进行发展研究.结果发现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随阅读者年龄的提高而逐渐扩大;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广度的右侧范围稍大于左侧范围,这种不对称性不随阅读者年龄的发展而变化;汉语阅读者的知觉广度稍大于他们的跟跳距离.  相似文献   
90.
采用纸笔呈现和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b,VDT)呈现两种形式,探讨了认知方式与文章标记类型对文章阅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文章标记对不同认知方式的读者影响不同,无论有无文章标记,场独立者对各类信息的保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文章的宏观标记能够使场依存者的阅读指向发生改变,场依存者会更加注意与标记有关的内容; (2)呈现方式对文章信息的保持量有显著的影响,纸笔呈现方式下,被试的信息保持量明显好于VDT呈现方式; (3)在VDT呈现条件下,场独立者对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显著高于场依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