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人们对实休斩血管生成依赖性和血管生成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通过抗血管生成来治疗实体瘤的治疗策略已成为现实。与传统的治疗策略不同,这一新策略是以肿瘤间质作为治疗的靶组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还得助于成功合成了高效低毒的生成抑制剂,本文分析了这一治疗策略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血管平滑肌细胞——祸首还是福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绝对必要条件和介入性治疗后血管再狭窄(RS)的主要原因。许多搞RS的策略始终盯住抑制VSMC这一环节。然而这些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很少邮到或基本没有益处。近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示抑制VSMC可以导和脆弱的AS斑块不稳定而发生裂缝,破裂、血栓形成,引起心肌 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因为VSMC合成释放的胶原等可以增加斑块的生物力学强  相似文献   
83.
随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意识到细胞凋亡的存在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亦由从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等描述病变,发展为在细胞乃至分子基因水平上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哲学角度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有助于科学的发现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84.
1 纳米医学带来对医学技术本身的反思 纳米医学带来人们对医学技术本身的反思。纳米机器可以奇迹般地自组装生物制品和医药,进行人体血管的清洗和介入治疗,修复损坏的器官、进行人体肢体再生、人体整容等,这将大大改变医疗和生物技术的现状;模拟生物系统的各种各样的智能材料,这类材料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85.
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众所周知 ,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中极其活跃、进展迅速的分支。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u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 lasty ,PTCA)是冠心病治疗学中最令人兴奋的进展 ,在 197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之后 ,疗效极其显著。曾几何时 ,冠心病治疗专家自豪地宣称 :人类已经找到了对付“第一杀手”的基本方法。在 80年代 ,PTCA成为发达国家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全球每年有数万人接受PTCA ,它被认为是疗效显著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介入治疗方法 ,并且极大限度地丰富了介…  相似文献   
86.
1 奇怪的现象———问题的发现60年代初期 ,福克曼和他的同事在研究无细胞的血代用品使培养中的甲状腺细胞保持存活的能力时 ,在甲状腺表面放了少量兔子的黑瘤细胞。根据使用正常血液组织培养的经验 ,他们设想黑瘤细胞会迅速生长下去。结果却出乎他们意料 :当黑瘤细胞长到形成豌豆大小的肿瘤时 ,便停止生长了。肿瘤为什么会停止生长 ?一闪而过的现象 ,并没有被福克曼轻易放过 ,“这个问题让我为之工作了很多年。”[1]2 合理的解释———假设的提出反复比较出现不同结果的培养条件 ,福克曼发现 ,问题的关键在于血代用品和血细胞的不同。因…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海绵窦区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回顾性分析了58例不同性质的海绵窦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发现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生长方式个性化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在最大限度治愈病变的同时,保护颅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从“饿死肿瘤细胞”的理论出发,产生了血管抑制剂;瘀血证见于肿瘤患者,活血化瘀方法常用于中医肿瘤的临床治疗;可是活血化瘀治疗可以疏通血液循环,这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血供相矛盾。血管正常化的理论使中西医在抗肿瘤血管治疗上达成一致,这为活血化瘀中药更好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从"饿死肿瘤细胞"的理论出发,产生了血管抑制剂;瘀血证见于肿瘤患者,活血化瘀方法常用于中医肿瘤的临床治疗;可是活血化瘀治疗可以疏通血液循环,这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血供相矛盾.血管正常化的理论使中西医在抗肿瘤血管治疗上达成一致,这为活血化瘀中药更好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观察鼻咽癌黏膜上皮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受体血管生长因子1(VEGFR1),肿瘤坏死生长因子受体蛋白55(P55)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病及进展中的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鼻咽癌和60例正常鼻黏膜上皮组织VEGF、TNF-α及VEGFR1、P55表达情况,分析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结果显示鼻咽癌黏膜上皮的VEGF、TNF-α、VEGFR1、P55表达高于正常鼻黏膜上皮.因此VEGF、TNF-α及其受体VEGFR1、P55在鼻咽癌黏膜上皮中过度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对于鼻咽癌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