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勒 《天风》2008,(8):24-25
在初期教会历史之中,我们谈到了修道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记载在《天风》2007年11月下半期),而这一运动始终也没有停止,随着中世纪的社会和教会的环境逐渐恶劣,修道主义再次复兴起来。  相似文献   
62.
非存在问题被认为是最古老且最具吸引力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除非我们有对非实存东西的充分理解,否则我们无法充分理解心灵。当代非存在问题的核心是非实存对象问题,由此所引申出的子问题包括:有非实存对象吗?如果有,非实存对象是什么?有关非实存对象论断的真假如何?它们在心灵中的位置如何?随着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的传统否定存在命题被深入解读,并且形成了两种关于非实存东西论断的真之逻辑方案和形而上学方案,而意向对象的表征刻画则凸显了其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63.
出勤主义行为是指在生病时依然坚持工作的行为。工作场所的出勤主义行为不仅危害员工的个人健康,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支出。近年来,出勤主义行为逐渐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以往研究,对出勤主义行为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概述,从个人因素、工作相关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和团队层面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出勤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出勤主义行为对个人健康、工作方面和组织层面的影响。最后,对出勤主义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三个问题,我将集中讨论对整个美学以及亚洲美学原理的思索会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1995年在深圳举办的美学会议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一个跨文化美学的世纪;去年在日本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美学会议,会议非常重视对亚洲主要美学传统进行的最新研究;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作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这正是我打算在此次会议中加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65.
人性是目的与完满智力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完满智力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把这个人性概念运用于绘画批评,核心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寻找某个受到了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事物,揭示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内容。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正是所谓画外之音。  相似文献   
66.
人生的门     
举目抬足,生活中的门可谓比比皆是。建筑物为什么要有门?一方面,是为了守护、珍惜一些事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分隔和否定。因此,不妨这样说:门是一面镜子,在许多情景中,映照出了人生与社会的"微景观"。对于每个家来说,门,是一道清晰的界线,跨出意味着离开,无论咫尺还是天涯;走进意味着归来,无论甜蜜还是苦涩。不是所有开着的门都是一种迎接,不是所有闭着的门都是一种拒绝。  相似文献   
67.
68.
从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看辩证的否定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舒志军,黎介寿第二军医大学(200433)肖进人体对营养物的摄入,在正常情况下是依靠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当胃肠道处于疾病状态或由于某种原因如精神的、手术的或频繁呕吐等引起进食困难...  相似文献   
69.
在感受质问题上,物理主义坚持在任何一个可能世界中,只要物理事实存在,其他特定事实如现象事实(关于感受质的事实)就随之被决定。假定P为所有的物理事实,Q为所有的现象事实,那么物理主义坚持P必然决定Q。知识论证作为一个反物理主义的论证,旨在证明物理主义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0.
宫睿 《道德与文明》2021,(4):89-100
近二十余年,德性伦理学受到了一种源于社会心理学的批评.一些实验表明,情境因素在人类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格特质之类的属性是不存在的.这对依仗人格特质及其培养的德性伦理学来说是致命的.于是,德性伦理学做出了各种回应.一些回应是不成立的,德性伦理学是难以维持的.还可尝试由"内隐情境"这一概念解释跨情境的行为一致性以及个性间的行为差异,而无须借助于德性概念.情境主义不是行为主义,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和扩大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