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儒家始创,理论难以施行。孔子弟子子路甚至感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儒家理论原本就有用世基因,经过孔子、孟子、苟子诸儒努力,基因密码出现打开之势,为今后儒道可行、遍行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儒道突破“不行”、走向可行所解决的问题,敬希对今人解决社会科学理论由书本进入实际操作有一定资鉴。  相似文献   
262.
《韩非子》诸多篇章受到《老子》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不仅体现为其对《老子》语句的直接引用或化用,也体现为《韩非子》诸篇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对《老子》的文本给予例证和诠释,从而使得《老子》所阐述的抽象原理下贯于现实政治层面。在道物结构方面,《韩非子》否定了万物先天和谐的“自然”状态,由此,它否认了统治者的普遍贤能,洞察到“臣”的政治角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韩非子》强调“臣道”应“顺上之所为”,从而将“下必有为为天下用”的“臣道有为”思想诠释为“臣道无为”。在《韩非子》中,作为“臣道无为”标准的“法”与“术”,一方面脱离了《老子》的“智”的范畴,成为了具有神圣意义的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又与“无为”关联,成为君主“无不为”的治理手段。《韩非子》对《老子》的诠释,不仅体现了法家哲学对“臣道”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臣道”观念在战国中晚期的凸显。  相似文献   
263.
本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庄子主要心理健康思想,对外物强调“物物”,对内强调无为之虚,主张自足的内在价值尺度,开放心灵。并首次对庄子心理健康思想适应症状及治疗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264.
导言:"物化"释义"物化"作为一个单独的词在《庄子》中只出现过三次,分别存于《齐物论》、《天道》、《刻意》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相似文献   
265.
他小时候很自卑。别的男孩在外面疯玩时,他则一个人躲在家里。在上世纪60年代未,女人们还时兴打毛衣做女红。  相似文献   
266.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作务态度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圣凯 《法音》2000,(8):24-30
序论 荷兰许理和先生曾经指出,佛教在中国并不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高度纪律化的行为方式,它被认为能藉此解脱生死轮回,适合于封闭而独立的宗教组织即僧伽的成员信受奉行[1]。所以,出家僧尼被视为方外之士,远离世俗的尘劳,过着清净无为的生活。但是,僧尼毕竟仍生活在这个世间,仍然必须过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所以从而也引出中国僧尼的经济问题。历来反对佛教的理由及“三武一宗”的废佛事件,其中经济问题则是非常主要的问题。 从本世纪以来,国内外佛教界及学术界在中国佛教经济研究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267.
韩非著《韩非子》书,世谓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以法、术、势三个原则定之,实际上,首先是势,也就是君王的权势,这是韩非认为国家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君无势,大臣夺国,只顾私家之利益,于是国弱兵疲,只能等待被瓜分或歼灭而已。国君要有权势,就需要有御下之道,关键是行法,统一各种事物的做法,并附之以严格的赏罚,赏罚二柄在手,这是术,国君就有了虎豹之势,而臣下人民只能听命于他,则一事权,统百官,摄国力,便无畏于强邻环伺了。《韩非子》书中不少对儒家的批评,但笔者认为,法家对儒家的批评,都是概念上的错置与误用,假仁假义假贤假儒者多,但不能以现实上的伪儒以为真儒与真儒学而批判之,儒法两家都是国之利器,必须互为融通。《韩非子》书中有对老子的吸收,事实上,道法两家性格不同,法依君王说,道依臣下说,君王之"无为"为不显露己意之隐匿之举,老子之"无为"为不驰骋私欲而关爱众人以团结人心而成就大事,实有别矣。儒法有正面冲突,但可实际融通。道家庄子与法家就绝对背道而驰,道家老子与法家也是性格不同,但可相融,史上有"黄老道家",实际上是老子的臣下谦和之道,与法家的君王御下之道的结合,也就是把老子臣下的无为智慧,转化为法家君王的无为之术,是为道法家。可惜,历史上的韩非,对于真有黄老智慧的政治家行径反而不契,对于伪儒又多批判,因此行文中显出了许多有待商榷的观点,本文则一一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68.
笑题明月池(1) 壬子季春月盘转山腰至山寺,(2)寺额明月池三字,一泓椀大隐石罅,(3)设云无乃孤名也,苍松怪石清绝伦。寻胜笑昔题非真。日间那乃瞻水轮。却是刻舟求剑人。(4) [注释] (1)笑题明月池:这首七律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第六次巡游五台山时写的。这块御匾,现在保存在明月池正殿内。 (2)山寺:观海寺,即明月池。  相似文献   
269.
青词琐谈     
长虹 《中国道教》1990,(2):19-22
中国文学史上,有相当数量各种体裁的道教文学作品,青词就是其中的一种。青词,又作青辞,亦名绿章,是道教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唐李肇《翰林志》说:“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宋程大昌《演繁露》说:“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家科仪奏事于天帝者,皆青藤纸朱字,名为青词绿章,即青词,谓以绿纸为表章也。”一、青词得名时间小议青词之名始自何时?一些辞书、类书中的青词条目,都援引李肇《翰林志》的解说。李肇是与白居易同时为唐宪宗元和年间的翰林学士,《四库全书总目》对《翰林志》  相似文献   
270.
一、引述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象宝塔之巅的明珠,永远光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养生,医学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