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无为”思想源于道家,但并不为道家所专有。本文试从儒家对道家“无为”思想丰富发展的角度,力图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无为”思想在儒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2.
李享 《中国宗教》2022,(5):74-7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具有清逸脱俗、简淡玄远的美学风格,追求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审美意趣,讲求气韵生动的表现手法,在各个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是“道”的艺术体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兴起道教美学思想源自老子。《道德经》指出,“道”是最高范畴,当然也就是道教美学的标准。《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实也是道教美学的总纲:凡是与“道”相协调的,符合自然无为的宇宙规律的就是“美”的。  相似文献   
23.
谭嗣同坦言自己“酷好谈教”,故而不仅对教兴趣盎然,而且对教之概念进行界定.“酷好谈教”的谭嗣同对教格外重视,却不认为教可以保,当然也没有将中国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于保教.在否认可以通过保教来保国、保种的前提下,他将保国、保种的希望寄托于学,声称对于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来说,路径莫捷于学,权力莫大于学会.至此,由教而学构成了谭嗣同对中国救亡图存路径的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24.
王园园 《天风》2017,(9):46-46
爱情,古往今来,都被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起。或茶余饭后,或正襟危坐时。近日,都市爱情剧《我的前半生》席卷而来,又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新一轮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爱情才是比较好的爱情?是我青年才俊事业有成,而你正好才华横溢貌美如花吗?是我出人头地赚钱养家,  相似文献   
25.
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即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许多时候,我们思索这一问题, 不管在世间停留多久,每个人都要给这个世界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和无形的精神。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也有一颗平常之心,我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可能给世界留下光辉灿烂的痕迹,留下不朽的精神,但我活着,首先是感到活  相似文献   
26.
王威威 《管子学刊》2004,(3):29-32,42
黄老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政治实践中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对于其根本思想特征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以致于引起许多思想家关于其学派归属的争论。学界比较传统的方法是按照现存被认为是黄老学的著作来概括黄老学的特征,这一方法既缺乏确定性又不能避免循环论证的嫌疑。本文脱离黄老著作的文本,从“黄老”这一名称的含义、史籍中对于“黄老”的记载以及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对道家思想特征的概括三个方面相互印证,得出黄老思想的两个主要特征:“道”的社会性倾向和清静无为的思想。清静无为的思想又可表达为虚静、因、刑名学说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7.
"多病则与学道者宜,多难则与学禅者宜",苏辙却因有"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的示疾而病的禅学思想。"示疾而病"的苏辙以维摩自喻,在深层意义上,是他借维摩诘而表现其忧以天下、以乐天下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28.
"因"是道家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因者,君之纲"。道家"因"论包含有因循、因仍、因应和因凭四重内涵,其价值功用是"因则无敌"。道家"因"论作为一种"君术",强调"因臣之为"和"因民之性"两个基本面,其总的原则是"曲因其当",而核心本质则凸显为"舍己而以物为法"。  相似文献   
29.
"无为"是老子之道的精髓。"无为"是"不为"中有"为","为"而"不违",即顺任自然,不逆自然规律而妄为强为。无为思想意蕴丰富,其要旨一言以蔽之,就是"保持和谐"。所提出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处下不争"、"清心寡欲"、"知足知止"等观点、理念,对于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仍然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我们尝试着从其思想本源出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老子哲学思想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在《道德经》与企业管理之间架一座桥梁,为今天的企业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