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段亚东 《天风》2003,(6):34-34
圣经中记载了一位集忠心、信心、见识于一身的神仆——但以理,他是历代事奉神之人学习的好榜样。 但以理青年时期正逢犹大被巴比伦所掳,在他们身上至少有三点供我们学习: 坚持信仰原则,守正不阿 但以理和三友在被掳之前,信仰所遇到的挑战自然不会太多。然而被掳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截然的变化,重重的阻力接踵而至…… 今时代的神仆所面临的考验可谓有增无减,当然像但以理那样在信仰上的阻力是没有,但在物质、精  相似文献   
1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自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后,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3.
周小磊 《美与时代》2014,(10):88-88
宗炳《画山水序》作为现存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其重要性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山水画本体的正确认识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特别对于那些最为根本的概念,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其中“道”和“理”则是核心范畴。这些都对当前山水画创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4.
二程以“清虚一大”批判张载《正蒙》之天道观,朱子承接并发展了二程的观点。程朱范式下对“清虚一大”之批判主要有三个向度:认为道体须赅括清浊、虚实,而张载以“清虚一大”言道体则多有偏滞;作为形而上的道体不应以具体性状而言之,因此“清虚一大”是形而下者;“清虚一大”有堕入异端的危险。船山对此一一回应:“清虚一大”是通过清浊、虚实之对立以言道体,因而是圆满自足的;形而上者并非程朱所言的无形之物,而是实有其体,又是实有其用;张载之言是对《周易》的阐发,并未脱离儒家传统,不可以异端言之。程朱与船山处于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对“清虚一大”之判释看似截然不同,实则都是在为儒学正本清源,程朱之批判是基于撇清儒学与异端之界限的立场,船山的回应则基于将儒学重新拉回到关注现实的立场,船山的回应具有鲜明的实学倾向。  相似文献   
175.
前贤未充分注意和深入研究《通书》之“神”及朱注、牟宗三的评论。周敦颐的《通书》明确以“神”为与“物”相对的形上存在,同时又有遍在性、微妙性、活动性。以“理”来诠释《通书》之“神”,是朱子注的重要特点。牟宗三认为,朱熹的“理”是存有不活动的“但理”,以这样的“理”论“神”,失落了《通书》之“神”本有的灵妙性。牟宗三对朱子之理的认识有其片面性,但他对《通书》之“神”内涵的揭示有其思想的深刻性,不失为一种富有新意的创造性阐释。牟宗三把诚体、神体、理体、心体贯通为一,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生生不息的天命流行之体,这些阐释对我们重新理解北宋理学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6.
胡海忠 《哲学动态》2022,(11):35-44
“理”这一语词被思想话语所重视是发生于魏晋时期的事件,但当时仅作为一种“虚位”的语言形式,而非内涵明确的“定名”。《人物志》单辟《才理》篇构建起才质与“理”的对待关系,在统称四种差异之理时将“理”提升为一个与“道”内在相关的语词。这种倾向在王弼那里更为明显:“理”与“道”相类,指向了无形无名的统一者,同时“理”也被用来指称有畛有名者的“自己而然”,这一语词刻画了“道”“物”一体关系的两个维度。郭象将性分的根源、主客冥合的自然状态归结为“至理”。“至理”指称了一种无法被彻底消融掉的根据性,这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对“自生独化”这一郭象哲学的究竟结论进行反思。以“知之所不知”的无限客体作为有限者“不得有穷”的背景,郭象揭示出有限者自生独化充分实现的“自得”,应是其哲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77.
《庄子》对王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经典注释中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庄子》的一些原文,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的注经方法。"得意忘言"的自觉不仅是王弼注经突破的原因,也为魏晋开启了新的时代。而王弼在"理"、"情"、"通"等概念和思想上所受《庄子》的启发,不仅使其思想更为玄学化,实际上也为他调和儒道、孔老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178.
朱熹之“太极”是总体之理.朱熹的太极之理体现在中医学的“理”、“气”、生理、养生、脉理、医理等方面,“理”、“气”方面体现在二者关系上,生理方面以“气”来解释生命现象,养生方面强调以“动”“静”结合强身养心,脉理方面主张先要确定“关”,医理方面认为要参病而治.朱熹这些观点对后世医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止观并重”、“定慧双修”,被天台宗智者大师喻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而在现实中,往往是一部分人侧重于理论文字,另一部分人专注于信仰修持,真正能理论联系实际、相互发明者,实属凤毛麟角。我们认为,修持不可或缺,但一定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以法为师”、“以戒为师”,是坦诚的真理。三藏如海,虽尽形寿只能做一瓢饮,但总比望洋兴叹或缘木求鱼向真理靠得近一些。能知此,亦得智。  相似文献   
180.
陆九渊以"心即理"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体系,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的历史传统,其理路就在于由个体伦理而社会伦理。"心即理"的道德哲学意义不仅在于把握了道德本性是作为"主观意志的法"的道德自由,而且解答了伦理的本质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揭示了道德的本质是道德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因此,陆九渊"心即理"的命题更为深刻地揭示了道德本性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不是制裁而是自愿,它是推动人们在道德行为选择与践履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