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郭璞洋  李波 《心理科学》2017,40(3):753-759
"正念是什么"是正念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造成此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正念跨越了佛学与心理学两种语境。在正念内涵研究历程中,研究者们先后试图以"去神秘化"、"去语境化"及"整合化"来解决跨语境所造成的问题。本研究认为:正念为多维概念,其内涵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对正念的认识并非静态的判断,而是逐步成熟的过程;应深入整合佛学与心理学语境,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正念。  相似文献   
232.
考察了重复阅读下语境丰富性和生词重复暴露对儿童附带性新词学习的影响。实验设为三种学习条件:多语境重复、单语境重复、基线。结果显示,在反映词汇加工早期阶段的凝视时间和晚期阶段的总注视时间上,均表现为多语境重复学习后的词汇加工时间显著短于单语境重复条件和基线条件,且后两者间无差异。结果证明,儿童在重复阅读过程中对丰富语境线索的使用是附带性词汇学习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生词单纯的重复暴露并未产生明显效果,进一步表明只有在丰富的语境环境下单词的重复才会提高儿童新词学习的质量。关于语境丰富性和重复在附带性词汇学习理论和语文实践教学价值上的启示将被讨论。  相似文献   
233.
董尚文 《哲学动态》2008,1(2):56-63
我在此所要讨论的话语理论是托马斯神学语境中关于vertmm的思想.verbum原本是"动词"之意,它之所以被称为"话语",乃是因为它在<圣经>中的使用与希腊文的logos有关.  相似文献   
234.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词跳读率.实验采用2(语境预测性:可预测语境、不可预测语境)×2(词语熟悉度:高熟悉度、低熟悉度)的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发现:(1)中文阅读中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语境效应,在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45%,对低熟悉度词的为27%;在不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0%,对低熟悉度词的为8%;(2)中文阅读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词汇的主观熟悉度效应,不论在何种语境下,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28%,而低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8%;(3)中文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和词汇的主观熟悉度共同作用于词跳读.  相似文献   
235.
无论何种传记 ,究其实际不过是一种叙事或一种解释。对传记文献的比较研究 ,其任务不只是进行历史的复原 ,同时还包括叙事学研究。有关传记的叙事学研究 ,将突破个案研究的区域限制而获得对某一时期文化社会心理形势的广泛了解。本文即从叙事学纬度研究吴澄的传记。首先是发现问题 :从校勘入手 ,展示传记被加工的痕迹 ;其次是解释疑问 ,追溯新叙事所以生成的语境 ,考量其得以实现的修辞策略。通过对吴澄传记的叙事学分析 ,揭示 :即使在以真实为生命线的历史传记类著作中 ,修辞策略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36.
家族相似是维特根斯坦反对本质主义的一个经典论证。有学者认为该理论充满内在的谬误,会导致虚无主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及其哲学立场提出了一个挑战。本文在回应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指出,家族相似理论不仅没有他所指责那些论证谬误,而且也不会导致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它背后是一种语境决定论的哲学思想,里面包含着一种基于生活形式的原初确定性。  相似文献   
237.
现象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传统身-心问题的系统回应,而重塑秩序的任务吁求刷新相应的哲学策略与方法。在现象学语境下,这一关于秩序想象的哲学调节呈现出一条明显的脉络:从胡塞尔力图对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之间“切中”关系的阐明,系统化为海德格尔对日常经验之“形式指引”的存在论分析,并在梅洛-庞蒂那里深化为对“诞生状态”的结构-知觉秩序的详细刻画。重要之处在于,贯穿于现象学秩序想象的一个核心操作在于对标识为“开端”的秩序形式给予哲学的检视与规定。  相似文献   
238.
2012年6月13-14日,"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与生态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中心、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及  相似文献   
239.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近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与中国画精神和当代文化在总体精神趋向、生活与审美方式及价值层面等方面的内在矛盾有很大关系,认清这一现实或许会令我们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作出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40.
<正>《论语》中"文胜质则史"的命题,蕴含颇多。分而论之,不外"文"、"质"、"史"三个概念;合而论之,不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之初义是色、形、声、象等交错而成的修饰性形式,由此推出"言"、"辞"的区别。对文学来讲,"质"就是健康的人类情感和思想智慧,由此推出"性"、"质"(或本性、本质)的区分与联系。与远古的巫史传统密切相关,"史"的本义是奇崛瑰丽的想象。对历史来说,想象是辅助性的,对文学来讲,想象是主导性的。以此反观后现代史学的"史皆文"观点,它打破了历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