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91.
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以下问题:西方心理学框架的束缚,思想与生活实践的分离,思想演变历程的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研究视野。工夫论具有“知行合一”的特质,其中思想与行动融合无间,而且具备动态展现的条件; 梁漱溟有丰富工夫实践,且与他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些使工夫论作为研究视野契合于梁漱溟的心理学思想成为可能,并使之有别于既有的心理学史和本土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92.
康德哲学有两个伦理学概念,第一个同"物理学"(探究"自然的因果性")相区别,把"自由的因果性"或"自由法则"(Freiheitsgesetze)置于思想的中心,第二个同"法权学"(源自罗马法的ius)相区别,"不为行动立法(那是ius的事),而只为行动的准则立法",因而是"德性论"的伦理学(ethica)。后人往往遗忘康德第一个伦理学概念,而仅仅依据与法权学相对的第二个伦理学概念言说康德,因而产生了许多误解。本文指出,这个误解源于黑格尔,已经延续了二百多年,但黑格尔对康德的指控自相矛盾,无视康德文本。许多英美的现代阐释者延续这一误解,试图把"法权论"从康德伦理学中分离出去,本文对这些观念进行了批驳,阐释了这两个伦理学概念如何是统一的、一致的,必须把康德伦理学作为一个体系、一个整体,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93.
周贵华 《法音》2005,(12):10-19
一、无为依唯识学在印度的发展简述无为依唯识学[1]是在瑜伽行派根本唯识学发展时期由弥勒、世亲的著述(如《究竟一乘宝性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佛性论》等)提出的,与《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等提出的有为依唯识学构成瑜伽行派唯识学的两支。“无为依唯识”作为一个概念描述范型,可以看成是用“无为依”对“唯识”的一个限定。“无为依”意为,无为法心性真如是一切法(万有)之根本所依,这主要从本体论意义上而言。“唯识”则指一切法的唯心(识)性,以及一切法以心为因而缘起,主要从识境论以及缘起论(…  相似文献   
794.
人们在对未知问题作推测,或对已解决的问题作解释时会涉及两种观点的论争。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哲学观点论争在今天的医学领域中已转化为在病因、发病机制中的还原论与整合论的论争。  相似文献   
795.
"白黑之争"是南朝刘宋时代儒家与佛教在哲学领域中的一次重要争论,其代表作是慧琳的<白黑论>.从有关争论来看,无论是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一方还是支持佛教的一方,对于佛教般若学中的"有谛"和"无谛"的本意都未能透彻地了解,这说明了印度大乘空宗哲学这种异质文化因子在当时还处在"格义"的阶段,多有误解.虽然在东晋十六国时代的僧肇已经比较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了般若"空"的本义,但佛教般若学那种"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的思辩逻辑对于中土来说毕竟是陌生的,也是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796.
"模块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论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3):741-743
从“范式”的角度论证了“模块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块心理学假设模块是进化了的心理机制.人脑是可分解系统,认知是功能独立的单元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概念网络涉及模块的定义、构成标准、类型及模块间如何相互作用。其方法的核心是功能分解及分析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79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论家喻户晓,但他对爱情心理的见解鲜为人知。本文从马斯洛对研究爱情心理重要性,爱情过程以及爱情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诸方面,饶有风趣却又不失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真谛。更重要的是,马斯洛爱情心理思想对现今人们的世俗爱情观,有着相当明确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98.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1,34(3):79-84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2)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3)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4)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作者认为,文化的转向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9.
孟子气论难点辨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术界公认,"知言养气章"是<孟子>中最难理解的一章,古往今来争论不断.近年来,台湾学者黄俊杰、李明晖、林启屏等先生对此都有专文论述.这些讨论有很多很好的意见,但似乎也有一些不足.本文将"知言养气章"的难点归纳为十个问题,逐一分疏,并谈了作者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00.
本文集中地论述了朱熹在理气论上的创造和贡献,这就是他是正式提出和全面系统讨论与解决理气关系问题的第一人;他比前人更清楚、更明白地论证了理与气的区别;他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发挥了前人的"理在气先"和"理一分殊"的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理"的涵义和"理"的多层次性,着力地考察了"理"的"分殊"的一面,把"理一"看成是能动的、生生不已的、和谐的有机整体,并触及到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他提出的"阴阳者造化之本"的气本论思想,充满了辩证法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