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理论上,人们对不同个体行为是否违背道德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本研究提出,人们对社会距离线索的知觉会影响对道德行为的判断。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从社会距离直接启动和社会距离线索启动的角度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较近的社会距离启动及社会距离线索都能促使个体采取更温和的道德判断,功利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而较远的社会距离启动促使个体采用更加严格的道德判断,表现出道义论倾向。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一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仁"的字形演变说明了仁德的内涵在先秦就已经发生了流变。深入探究仁德的内涵,需要从儒家思想继续向前追溯。老子的仁德观是将"仁"置于其"道、德、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中论述的。仁德是完整德性朴散为"下德"之后的最初主导德性,承接了道德的终极关怀。就"仁德"的品德内涵而言,尊道贵德是"慈爱"生发的保证,慈爱与对善的追求是一致的;需要重视自然规律支配下的差异性和本然性,从而表现为包容;仁德具有柔和的特性,是柔弱而非强势的。对"绝仁弃义"的解读,应重视老子仁义观所具有的超越论特点,也要看到这种超越是需要前提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63.
《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后世道经养生思想之源。养生即是顺应天道、顺应人性而为《太平经》的养生思想是从《周易》继承与发展而来。乾坤两卦为《周易》中最基本之卦,二者是阴阳之象征与根本。《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纯阳之卦,具至刚之性,为  相似文献   
64.
本报告挑战了下述陈词滥调——在结果论和义务论之间可以作出真正有效的理论选择,同时它论证了道义论比结果论的基本洞见更加深刻.以费希特的伦理学理论为例,证明它与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一致性,本报告认为,所有行为都因其自身之故才是值得选择的,对结果的评价必须取决于由值得选择的行为所设置的目的.因此,在按照正确行为而选择的行为与按照最佳结果而选择的行为之间,最终不应该有什么分歧.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可能有启发性的优势,但每种方法也都可能会犯视角错误.结果论应被丢在后面,但不是彻底丢掉,而是像火车车尾的守车,只要被正确的道义论引擎牵引着,它就适得其所.  相似文献   
65.
66.
67.
中医的理论主导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是以唯象论为主导当今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必须承认它自身的学术价值以突出其理论特色为前提。因为中医学不但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中华智慧科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的认识论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经》所谓“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已升华为纲举目张、博而返约的理性概念的具体———即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演绎证候、脉象、藏象经络的唯象认知方式是中医学更高学术层次的理论特色。它早已确立了自身价值观而区别于西医学。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 2 0世纪 80年代即提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 ,而这…  相似文献   
68.
多元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刍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随着西方社会人口比例的改变,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西方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多元文化的咨询与治疗理论(MCT理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试图弥补传统咨询与治疗理论忽视文化因素的不足。MCT理论认为,应修正传统理论中的文化偏见,在咨询过程中增强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69.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过程中,就理论上的贡献而言,吕(?)对佛教心性论的新诠释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看到了佛教处理宇宙人生问题心性化的特点,他才能够进一步揭举出中、印佛学的根本差异。因为对于“宇宙心性化”的处理,本质上必然包含着泯灭欲望、安于保守(性觉)和满足欲望、积极进取(性寂)两种倾向。在吕(?)看来,这正是中印佛学心性论的根本差异。这种说明实际上是站在实现佛学现代转换的时代高度对佛学所作的新的诠释。当然,他的新诠释是通过对“观行”与“转依”这两个佛家人生实践中核心命题的分析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70.
三论宗是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宣扬空、无相、八不中道等义理的宗派。由姚秦时罗什传来的三论学,谓古三论;而由僧朗、僧诠、吉藏所传的三论学,称为新三论。新、古之分,不仅因其在传承和时间上,就是在产生的背景、思想和影响上均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