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歇沅江之滨,常德之城,诗墙之上一《幽栖图》以洗练的笔墨绘一仅能遮蔽风雨的简陋茅舍,图中右侧为一株根枝枯藁的老树,茅庐后方丛竹数杆,草堂前临溪流,一僧坐在庐前树竟之上,回首眺望清流激湍,远处白云苍茫,似觉有无限幽景深藏其中。  相似文献   
52.
屈丽蕊 《法音》2021,(4):45-52
山居诗属于山水田园诗创作范畴,可以分为文人山居诗和僧人山居诗两类。文人山居诗多用于抒发山水之乐、隐逸情怀;僧人山居诗则多用来表现山居修道的禅悦体验,传达苦空无常的佛教义理。僧人山居诗是随着僧俗交往的密切,在文人山居诗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自中唐以来,历代禅宗典籍中保存了大量以"山居"为题的作品,山居题材为僧诗所常见。到晚明,随着佛教的"短暂复兴"、居士文化的繁荣,僧人山居诗创作出现高潮。晚明"四大高僧"之紫柏真可、憨山德清都有大量诗作留世。  相似文献   
53.
在2500年前的东方,老子就已认识到名、言与道之间的关系,从其对道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老子对语言的审慎态度。他认为,道不可言,言不及道,言与道之间存在着悖离关系,以及语言具有表达思想的能力及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希言自然”的无为语言思想与“正言若反”的辩证语言思想。通过对老子语言思想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断定在中国先秦时代人们已朴素地认识并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4.
我国传统名责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在为宗法等级名分制度服务的外壳下,包裹和蕴含着以名定责、责权相合、义务双向、名副其实等角色伦理思想的合理内核。借古鉴今,构建现代家庭角色伦理规范体系,加强家庭角色伦理道德教育,完善家庭角色伦理的规约机制,开展家庭角色道德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家庭美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5.
《天风》2012,(10):29-29
<正>感谢上帝丰盛的恩典,带领金陵协和神学院开始了2013年的招生工作。神学院欢迎全国各地教会符合报考条件的弟兄姊妹踊跃报考,愿上帝亲自拣选合主心意的仆人。本次招生工作包括本科四年制、本科插班以及研究科三年制。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3日至10月22日。  相似文献   
56.
“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蔼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相似文献   
57.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所谓“通俗讲经”一说。不过,就唐五代时期的僧讲、俗讲和斋讲三种讲经来看,僧讲是安居月对僧人的传法讲经,俗人不得参与。俗讲是在三长月举行的以劝人输财为目的的佛教讲经法会,只要能达到目的,讲经的内容和方式并不固定。斋讲是僧人受斋食后应施主之请的讲经,按照佛在世时即制订的规定,要如法当机。因此,佛教没有专门的“通俗讲经”。所谓俗讲是通俗讲经的说法,本无的据。  相似文献   
58.
嵇康哲学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嵇康理论体系中,元一阴阳五行之气是构成万物的质料,而不能决定事物之"性",也不是事物之"理"的生成者.事物自身固有的自然本性,决定了其运动规律"理".透过现象(形),辨析事物性质(名实)和规律(理)的"形名"学,不仅是嵇康最重要的学术方法,而且反映了其哲学以事物"自然之性"为本的理论特点,这也是魏晋玄学本体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9.
袁俊伟 《法音》2020,(2):41-45
<正>印光大师(1862-1940),终生弘扬净土法门,自行化他,晚年指导兴建了苏州灵岩山寺,使之成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且大力主持创办弘化社,刻印流通广大善书,使之成为佛教公益事业典范。从中国佛教史而论,他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为净土宗集大成者。同处民国佛教界,他又同虚云和尚、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净土因弥陀净土信仰及称名念佛的修行法门,普利三根,修行简捷,在民间赢得了广大信众,成为了中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宗派。印光大师作为净土宗祖师,打破了学术界佛教思想与人生实践的形迹剥离,佛学即佛法,以  相似文献   
60.
《思维与智慧》2014,(1):I0001-I0002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