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3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本文介绍的两个“芬兰双生子(Finn Twin)”研究是对10个出生组的青少年双生子及其家庭的长期跟踪研究。本文概述了这两个项目对遗传与环境的关联和互动对吸烟饮酒行为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提示个体差异对吸烟饮酒行为的长期变动的影响受到兄弟姐妹互动、同伴互动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环境对吸烟饮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校、居住社区与家庭环境的差异上。环境与遗传影响的程度和持久度有城乡差异。遗传的影响受居住社区的制约。多阶段模型的分析揭示了遗传与环境的互动对这些行为的演变(从试吸试饮到发展到滥用)的动态的影响,遗传似乎对吸烟饮酒的共同轨迹更有影响。这些结果对今后本项目对这约1万对芬兰成年双生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2.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期同伴群体的支持逐渐超过了父母的影响.青少年期同伴依恋在青少年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拥有亲密的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出现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并拥有更健康的青少年期适应能力.该研究采用同伴依恋量表、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量表以及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40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同伴信任与社交和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呈负相关,尽管都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 (2)同伴沟通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信息、娱乐和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且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间接预测PIU; (3)青少年与同伴的疏离程度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IU.  相似文献   
23.
童年中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情绪适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603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9.05 ± 0.53岁)作为被试,考察童年中期同伴侵害现象的基本特点,以及同伴侵害与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的身体侵害与关系侵害水平均显著高于女生,与身体侵害相比,关系侵害的性别差异程度较小。在同伴侵害的类型特点方面,儿童遭受身体侵害的水平显著高于关系侵害。(2)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各情绪适应指标显著正相关,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能同时预测儿童的情绪适应不良;并且与身体侵害相比,关系侵害对情绪适应的影响更大。(3)身体侵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表现出性别差异,即身体侵害能预测女生的社交焦虑,而对男生的社交焦虑不存在预测作用;但同伴侵害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不受性别的调节。总体而言,有同伴侵害经历的男生和女生具有相似的情绪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475名来自湖南、甘肃地区的初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路径受到了师生关系的调节;(4)师生关系调节了亲子关系通过同伴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经。可见,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具备重要的调节功能,未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可聚焦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发挥亲子、同伴、师生关系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25.
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儿童与熟悉的儿童在一起时,或是与成人在一起,为了引起注意,容易对他人进行身体上或是口头上的攻击行为。年幼的儿童多为身体的攻击。聋儿由于其特殊性,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更为明显。这种攻击性行为常常出现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或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找到导致聋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逐渐消退此不良行为,尽量解决这种障碍,就会使聋儿顺利地接受康复训练,达到自身全面的康复。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创设挫折和非挫折情境,采用价值观自我肯定干预,通过Stroop范式和2-back范式分别测量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刷新能力。结果发现,挫折情境下的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反应时均高于非挫折情境;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组在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非自我肯定组,而非挫折情境下两组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Stroop效应量在情境与肯定条件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挫折降低了执行功能的任务表现,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改善挫折情境下执行功能相关的任务成绩,促进了个体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刷新能力和Stroop任务的认知表现,但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7.
当个体认为内群体为外群体受到的不道德伤害负有责任时会体验到群体内疚。该情绪常见的触发情境包括过往历史的伤害事件、当下的群际冲突、不公正的社会关系及未来的伤害事件。群体认同、内群体责任和不当性评估是影响群体内疚产生的三大心理机制。群体内疚会导致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表现出积极行动,如友善态度,冲突和解、群体补偿及群际支持。通过群体肯定、自我肯定、促进共同认同、强调内群体责任及展现已有补偿行为等干预策略可以引发施害群体的群体内疚。未来的研究应澄清群体内疚的成因机制,进一步探索群体内疚与补偿行为间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8.
自我意识情绪理解会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运用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情境故事、亲社会行为问卷和社会计量方法,对314名1~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施测,探讨了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发现:(1)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1~3年级提高的较快,3年级以后提高速度变缓。(2)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水平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显著呈正相关,并且自豪的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同伴接纳有显著的预测力,羞愧的理解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睡眠问题之间的双向关系。通过越轨同伴交往问卷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广东省某地区887名青少年(43.90%男生; M = 15.55)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结果发现:(1)学年初始的睡眠问题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学年末的越轨同伴交往(b2 = 0.12, SE = .05, p < .05),即青少年在学年初始睡眠问题越多,学年末则表现出更多的越轨同伴交往;(2)研究并未发现学年初始的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可以显著预测其学年末的睡眠问题(b1 = –0.07, SE = .06, p > .05)。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睡眠问题对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的单向预测作用,即睡眠问题可能是增加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家庭功能问卷、自尊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94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不良不仅可直接预测青少年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而且也可通过使青少年交往更多不良同伴进而使其冒险行为进一步增多;(2)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预测受到个体自尊的调节。低自尊个体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而发生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表现出两风险因素的叠加效应。研究结果提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功能不良可使青少年适应不良,塑造良好的同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素质或可降低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