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2)抑郁和社会支持在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厌恶和抑郁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2.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同伴辱虐管理对旁观者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同伴辱虐管理可能通过道德愤怒正向影响维护者行为,负向影响局外人行为;也可能通过幸灾乐祸负向影响维护者行为,正向影响局外人行为。同伴关系正向调节同伴辱虐管理与道德愤怒的关系,负向调节同伴辱虐管理与幸灾乐祸的关系,并分别调节了道德愤怒、幸灾乐祸的中介作用。研究对扩展旁观者视角的辱虐管理研究及减少其对员工的负面作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3.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夫真  张文新  张玲玲 《心理学报》2009,41(12):1165-1174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4.
以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最要好同伴、父母对青少年吸烟认识和吸烟行为的相对影响力,以及同伴和父母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方式和影响途径。结果发现:(1)与父母作用相比,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吸烟认识的作用力要更大。但在不同的群体上,父母的影响力加强了;(2)与青少年吸烟认识相比,父母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作用力加大了,这种影响力同样表现在不同的群体上;(3)青少年的吸烟认识可以显著地预测其吸烟行为;(4)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和态度、父母吸烟行为、青少年对吸烟的认识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而且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和态度又通过青少年的吸烟认识对其吸烟行为产生间接的作用;(5)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力要大于父母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5.
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对154名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升高,儿童的合作倾向逐渐减小,初二到高一之间是儿童的合作倾向发展的转折期,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合作倾向的稳定因素;儿童的合作意图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和分化,维系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意图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自利意图逐渐减弱,利他意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6.
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医学沟通重要性出发,提出以同伴教育的教育方式进行医学沟通教学和实践的建议,认为运用同伴教育没有代沟、平等交流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将抽象说教变为具体的言行训练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容易接受,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产生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7.
从医学沟通重要性出发,提出以同伴教育的教育方式进行医学沟通教学和实践的建议,认为运用同伴教育没有代沟、平等交流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将抽象说教变为具体的言行训练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容易接受,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产生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8.
主要考察中学生心理理解能力上的个体差异.采用集体施测纸笔作答调查问卷.通过他们在具有代表性的同伴交往事件问题上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自身和他人被同伴接纳或拒绝事件的归因和解释.内地的447名中学生和香港的600名中学生参加了调查.结果表明,内地青少年比香港青少年更可能用客观原因解释社会交往事件.在对社会交往事件主观原因解释上两地中学生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对两地青少年而言,对自身负性事件的再次交往意愿显著低于自身正性事件,而香港青少年在自身负性事件上更低.总体上内地青少年的再次交往意愿高于香港青少年.对于内地青少年而言,在他人正性和自身正性事件中对情绪的评定没有差异,而对他人负性事件和自身负性事件的情绪评定有显著差异;但对于香港青少年来说,无论是他人正性自身正性事件还是他人负性自身负性事件,情绪评定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9.
以424名农村儿童为被试,基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比较,在同伴关系的背景下探讨了亲子亲合与个体逆境信念对儿童攻击、学业违纪与孤独感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拒绝能显著增加儿童的攻击、学业违纪与孤独感,同伴接纳则显著降低儿童的学业违纪与孤独感,亲子亲合、积极的逆境信念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孤独感;(2)亲子亲合对同伴拒绝与儿童攻击、学业违纪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在双亲外出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差异:高亲合条件下,同伴拒绝与非留守儿童的攻击、学业违纪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是在双亲外出儿童中,这些关联不再显著;(3)亲子亲合能够调节同伴接纳与儿童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在低亲合条件下,同伴接纳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但是二者在高亲合条件下不再存在关联。结果提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紧密情感联结对于促进其心理适应具有保护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亲情缺失具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0.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同伴提名法、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同伴交往行为和亲子交往行为等多种方法,探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8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交往类型中受欢迎儿童,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2)民主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3)家长指导游戏的行为、分享情感的行为和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对孩子的冷漠最不利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4)相对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更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分享.对孩子遇到问题的解释及指导是促进孩子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