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有三种相关性较高的因素,还有三种相关性次高的因素。他们分别是: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认知技能,以及姓名、身体特征、与人交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2.
为明确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及其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独处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29名初中生的同伴依恋、消极情绪、独处能力及手机成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手机使用年限后,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消极情绪在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的直接作用及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独处能力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依恋理论及客体关系理论的视角理解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而且对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其心理社会功能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3.
为探究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延时影响及同伴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同伴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04名小学三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关系负向预测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内化问题的预测均不显著;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与留守儿童内化问题之间均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4.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一项2年纵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提名法和问卷法对小学的3、4年级274名儿童进行两年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同伴交往4个特征水平上的变量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报告的同伴交往变量——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显著;而同伴评定的同伴交往变量——积极提名、消极提名、受同伴欺负、消极退缩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不显著;另外,前测的互选朋友数能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孤独感,前测的孤独感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互选朋友数。(2)在排除了早期其它变量的效应之后,积极提名分、消极提名分、受同伴欺负得分、消极退缩得分、互选朋友数在两年之间仍然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以及孤独感则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5.
儿童同伴交往中的攻击行为:文化和性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得多样化,由最初的外部攻击到后来比较隐蔽的社会性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应意义。但这种适应意义的性质也因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和所处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攻击行为与友谊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文化和性别差异。将来的研究应多从发展的视角探讨个体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类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136.
周颖  刘俊升 《心理科学》2015,(4):861-869
以1485名3-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同伴评价和自我报告,考察性别对羞怯和心理适应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同伴关系不良在上述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羞怯、同伴关系不良、孤独和抑郁的性别差异显著。女孩的羞怯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同伴关系不良、孤独、抑郁水平则显著低于男孩;(2)羞怯与同伴关系不良、孤独、抑郁呈较弱的正相关,而与自尊呈较弱的负相关;(3)羞怯与孤独、抑郁、自尊的关系受性别因素的调节,羞怯男孩面临的心理适应风险高于羞怯女孩;(4)性别对羞怯和孤独、抑郁、自尊关系的调节通过同伴关系不良这一中介因素而实现,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在25%至47%之间。这一结果表明,羞怯的适应价值存在性别差异,而同伴关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37.
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达  王歆睿  傅丽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1):79-82,78
本实验采用外显的提名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考察了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发现,个体的利他行为表现出自动化特征;内隐利他倾向和外显利他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内隐利他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利他行为具有内隐性或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138.
定性研究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下,研究者采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被拒绝儿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以归纳法为主要分析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相关理论与假设,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9.
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林芹  陈亮  徐夫真  赵守盈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1,43(10):1151-1162
采用间隔两年的纵向设计, 通过对1767名儿童的同伴侵害以及孤独、抑郁、攻击、行为不良、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等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调查, 综合运用变量定向的方法和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了童年中晚期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结果模式, 以及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 (1)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存在显著的即时与纵向相关关系。(2)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结果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正常发展4种模式。(3)判别分析显示, 9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身体侵害)能预测同伴拒绝、外化问题适应结果模式, 11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关系侵害)能预测内化问题、同伴拒绝适应结果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同伴侵害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具有异质性, 并且先前和当前的侵害经历以及不同类型的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因适应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0.
刘爱书  于增艳  杨飞龙  裴亮 《心理科学》2011,34(5):1113-1119
应用班级戏剧问卷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筛选退缩儿童121名(安静退缩52名,活跃退缩47名,混合退缩22名),同时设立对照组。集体施测同伴提名、朋友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并对其中部分儿童实施社会信息加工的结构性访谈,探讨童年中期不同类型社交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静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但活跃退缩和混合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较差;活跃退缩儿童和混合退缩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差异;儿童的同伴关系在社交退缩行为与社会信息加工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可从同伴关系和反应执行水平两个方面综合预测儿童的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