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义包括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它通过对等原则实现自身.两种正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2.
弓思源  胥兴春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69-1776
Erikson将自我同一性看作是终生发展的过程并把18~25岁作为发展的关键时期, Arnett根据后现代社会的现实环境将这一阶段命名为“始成年期”。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对情感、工作、世界观等自我同一性发展领域的关注度相对青少年期更广泛与深入, 发展任务的繁杂使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更具波动性, 并随着个体逐渐成熟而更多处于同一性的高级状态。后现代社会属性是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根本, 原生家庭持续影响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同时学校与工作单位这样的社会机构构成近端环境直接作用于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 自主性在始成年期个体与其家庭及所处社会机构的交互作用中对自我同一性起到关键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3.
马西亚的同一性状态学说以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体在青年期对有关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探索和投入的程度,用实征的方法对同一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同一性闭合、同一性延缓、同一性形成和同一性散乱。  相似文献   
34.
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rnity;(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  相似文献   
35.
为了考查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职业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趋势,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对中、日、韩三国195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日、韩青少年的职业自我同一性状态比例最高的皆为延缓状态;(2)从高一至大四,中、日、韩青少年的职业自我同~性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6.
王庆节 《哲学研究》2023,(1):96-104+126
从海德格尔对时间问题的思考出发,本文对芝诺悖论给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形而上学的时间论解释。这一时间论解释试图说明,从巴门尼德与芝诺开始的关于存在与运动的思考,尤其是著名的芝诺悖论,在何种意义上开启了后世西方形而上学关于存在与时间问题之思考正统的“开端”,以及这一正统的开端又在何种意义上“遗忘”和“遮蔽”了关于“存在”与“时间”的源初问题。  相似文献   
37.
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郑涌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8,21(3):201-204,200
用自编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和时间秀视体检量表对641名大学生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关系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自人达成型与扩散两种没的同一性状态下,不仅对过去、现在、预期未来和理想未来的时间体验上均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在各种时间体验之间的结构关系上,前者的结构更为清晰,后者更为混乱,从而初步证实了自我同一性状在时间透视体验中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38.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ErikErikson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没有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Marcia则从复杂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中析出两个维度,从而对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随后的很多研究都把同一性发展归于个人因素,但这很难解释倒退现象,于是情境因素就被引入到同一性发展中来,现在许多研究者对于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既有情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一些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另有一些研究者希望探求到自我同一性这一构念与其它构念间的关系。同一性构念效度及其发展机制以及同一性构念与其它构念之间的关系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9.
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玉桂  李幼穗 《心理科学》2001,24(5):557-562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比较了两种不同移情训练方法:情境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对儿童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了幼儿园中班、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三个年龄段的162名被试,将他们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情境讨论组、角色扮演组和控制组,然后进行为期~个月的情境讨论移情训练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通过即时后测和延缓后测让放试去分享奖品和玩具来检测两种不同的移情训练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无论哪种移情训练方法均可有效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2.情境讨论法的训练效果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提高;角色扮演法在幼儿园中班ijJl练效果最好、小学一年级次之、小学三年级最差。3.对于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儿童来讲,角色扮演法比情境讨论法对分享行为更具有延缓作用;对于幼儿园中班则没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40.
常晶晶  刘强  邱江 《心理科学》2012,35(4):829-835
采用高密度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记录分析了大学生被试在执行异同判断任务[包括不同颜色刺激对(DC),不同形状刺激对(DS)和相同刺激对(Same)]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结果表明,“同”反应的确显著快于“异”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快同效应。ERP结果显示:在280-320 ms内,DS和DC条件均比Same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N2成分。偶极子溯源分析表明,DC和DS条件下,N2可能起源于大脑的前扣带皮层(ACC),可能与“异”反应早期不一致信息(颜色或形状)的认知监控和调节有关;反之Same条件下,N2成分可能起源于楔前叶,主要反映了“同”反应早期知觉识别中整体特征比较加工的过程(同一性指示器)。另外,在450 ms左右, DC和DS比Same条件均诱发了一个更负的P3成分,可能反映了对刺激局部特征的比较和识别(慢速比较器),并与选择性注意和资源分配等高级认知活动有关;并且,Same条件下P3成分的潜伏期更短,与行为结果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异同判断中“同”反应和“异”反应可能有着不同的比较通道和大脑机制,支持双过程模型理论;同时表明,慢速比较器和同一性指示器可能是序列加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