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参考大量文献,用对立统一的思想分析临床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结果临床合理用药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要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和方法正确对待和处理目前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2.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内涵丰富,规则利己主义诠释将自然法视为理性的利己准则,对"心中没有正义"的愚昧之徒来说,它不具备有效的道德约束力。神圣命令诠释则将其看作上帝的神圣命令,对"心中没有上帝"的非基督徒来说,它难以获得普遍地接受。为解决前两者在解释自然法的规范性上所面临的难题,道德建构主义诠释主张,自然法应当被视为具备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在公平的程序背景下通过公共证明而达成的合理共识。  相似文献   
163.
服刑人员,因新的减刑、假释政策的实施,使其减刑不如所愿,导致心情烦闷,情绪反复无常,睡眠不好,焦虑不安。并把不能减刑的原因归结为民警故意刁难。属不合理信念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使其不良心理症状得以消除,心理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164.
一个刑期十年的罪犯,已服刑六年余,一向表现良好,因一次减刑不如所愿,自觉近期心情特别烦闷,经常情绪反复无常,睡眠不好,胡思乱想,焦虑不安,因此提出申请咨询。本人通过查阅该犯的档案,了解其心理档案、成长史、犯罪生涯、警察的情况反映和在后来与当事人建立了较好咨询关系基础上其个人的陈诉、以及其心理测验的结果等资料,对该犯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诊断,认为该犯为严重心理问题。并以此制定了咨询的目标和方案,通过倾听、尊重、合理情绪疗法等技术有效地实施了该方案,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化的非理性的观念,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65.
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周宗奎  范翠英 《心理科学》2001,24(4):442-444
本研究采用经修订的量表对大城市三所普通小学的569名小学生测查了与社会交往有关的情绪,结果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显著地高于女生。被拒绝儿童的孤独感最高,其次是被忽视儿童。二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被拒绝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儿童。  相似文献   
166.
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测查了4-6岁幼儿在幼儿园的社交地位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进行干预训练,探讨行为训练、认知训练和情感训练对不同类型的同伴交往不良幼儿干预的有效性,并对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幼儿同伴交往不良的可能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行为训练法、认知训练法、情感训练法都可以促进同伴交往水平,三种方法之间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对被拒绝儿童采用认知训练法效果较好,对被忽视儿童采用行为训练法更好。从4岁到6岁,行为训练法的效果逐渐减弱、而认知和情感训练法的效果则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67.
在学术界,批评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批评自己的前辈,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和合情合理的,新一代学者可以坦然自若地重新审视一度被认为是无可争议的结论。这是伦理规范的基本原理之……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儿童拒绝敏感性问卷与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对596名中小学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通过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儿童拒绝敏感性与多种自我知觉间的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知觉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中儿童的自我知觉水平较低;(2)在两次测量中,拒绝敏感性与多种自我知觉均呈显著的负相关;(3)控制性别、年级以及自身稳定性之后,第一年的多种自我知觉均可以负向预测第二年的拒绝敏感性,而第一年的拒绝敏感性仅可以负向预测第二年的体貌及一般自我知觉;(4)年级调节了拒绝敏感性与一般和行为自我知觉间的纵向关系,并在小学与初中儿童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研究证实自我知觉是儿童拒绝敏感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儿童社会认知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9.
因为受到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加之在成长中经历了很多分离事件,导致来访者存在认知偏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因为最近的考试压力加大,来访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均受挫,故而出现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错觉。根据来访者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干预,改变了来访者不合理观念,情绪好转,睡眠改善,能够与同学正常交往,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70.
为探讨儿童父母拒绝、问题行为、家庭环境纷杂度和同伴拒绝的关系,该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母亲报告和同伴提名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小学4年级至6年级共307名被试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和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父母拒绝通过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影响同伴拒绝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即低家庭环境纷杂度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因素,降低遭受父母拒绝的儿童出现外化问题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