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2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夏辉 《现代哲学》2003,(1):89-94
在建立以性善论为核心的道德天命观过程中,文化根基的问题观照和传统文化的资源借续是孟子的理论立足点。通过以性善言天善、以心性的价值合理性印证天命的价值理性和“德福合一”的新解释,孟子重建了人的道德信仰,完成了对天命报应论的全新构想。心性的价值合理性与天命的价值理性之间的相互印证,是孟子性善论及其天命观中最有创意的理论运思。  相似文献   
82.
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在2—4岁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对172名儿童从2岁起进行2年追踪,在被试2岁和4岁时,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间卷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强,儿童在2岁时的外显问题行为可以预测4岁时母亲的惩罚性,内隐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弱;从2岁到4岁之间,儿童外显问题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内隐问题行为的稳定性相对略低,父母教养态度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
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临床医疗实践中贯彻实施知情同意原则旨在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然而知情同意原则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它常常会受到主客体两方面种种因素的制约,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分析了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以338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母亲报告法探究了学前儿童睡眠时间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睡眠总时长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著,而睡眠总时长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夜间睡眠比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不显著;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对高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而对低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对其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并不显著;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5.
领域问题是对传统真理一元论的诘难,为解决领域问题,产生了紧缩论和多元论两种途径。谢尔的真理论就是一种多元真理论,她反对紧缩主义,认为“真”是一种实质属性,其核心属性为“符合”,但符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具体的符合方式是由不同领域的情况以及人们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谢尔以数学为例展示了一种多重符合的方式。她的理论为实质真理论提供了凭证,又改良了赖特和林奇理论的不足,合理地解释了“真”的统一性和多元性的关系。但也面临着理论依据不足、理论不完善以及很多传统符合论的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86.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相似文献   
87.
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盖笑松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5,28(2):429-431
纵向研究中传统统计技术主要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但是这两种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合理而充分地解释纵向研究资料。近年来出现的多层线性模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纵向数据。为促进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简要论述了传统统计技术的局限,介绍了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在纵向研究中的作用,以一组模拟数据为例对多层线性模型中各种参数在纵向研究中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讨论,对于纵向研究中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时须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8.
该研究采用自然实验和问卷调查法,对268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画图表征策略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策略学习情况筛选出掌握了该策略的218名学生,以这些学生为被试,探讨元认知在画图表征策略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策略学习后,小学生的画图表征策略水平和数学问题解决成绩均显著高于策略学习前。(2)画图表征策略通过元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马俊峰 《哲学研究》2012,(7):108-112
一西方的20世纪可谓相对主义的世纪: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使得传统的知识确定性的观念基础产生了动摇,语言哲学通过对价值词语的分析直接将价值归结为个人的情感偏好,价值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一时成为主流观念,而后现代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可看作是这种相对主义在知识论和价值论两方面的泛滥。但随着相对主义所导致的各种弊病的显露,在西方国家又兴起了呼吁共同价值或重视普遍价值的潮流,罗尔斯的《正义论》就被许多人看作是规范伦理学复兴的证明。围绕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而展开的争论,尽管观点各异,但总体的价值取向还是倾向于纠正价值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偏颇。当然,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规则意识或者说遵守社会公共规范的观念并未出现很大的起伏。究其原  相似文献   
90.
该研究以69名5岁幼儿为被试,通过创设猜测物体的问题情境,以考察幼儿提问对其解决猜测物体的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1)面对问题情境,幼儿运用提问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提问直接猜测的正确率.(2)幼儿运用两阶段整体策略和逐一排除策略提问来帮助其问题解决的效果好于直接猜测的效果.(3)幼儿提出混合类问题和外在感知类问题来帮助其解决猜测物体问题的效果好于提出内在属性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