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公众中医药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公众中医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公众中医药素养的调研,考察了吉林省公众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特点和哲学基础的理解,对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对中医药社会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得出吉林省公众中医药素养水平指数为2.76。  相似文献   
112.
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耻感涵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耻感教育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外思想家普遍认同的道德教育规律.依据社会公德的特征,结合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实际,承接中华民族耻感教育的优良传统,探索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耻感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使我国传统耻感教育体现时代性,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公民美德体现的是公民与国家(事务)关系中的德性,因此,公民美德必然与国家的政制密切相关。我国采取了人民共和国的政制形式,因此,我国公民美德的主要课题就是围绕人民共和国的政制,并积极阐述适应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美德要素和行为模式等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14.
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荻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相似文献   
115.
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的核心理念.公共理性作为公民所应具有的理性,运作于市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国家的公共权力机构,意在生成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与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当性共识,以促进公益、维护公民之权益.公共理性的存在与有效运作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政治治理具有积极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6.
人本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政治、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内涵和特征,我们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众多可能途径中,不仅需要公民社会的政治建构和制度保障,更需要相应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伦理和公民道德建构.公民社会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当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并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和受惠于这些理念,从而为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公民伦理、公民道德作为公民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蕴涵、文化表征与价值确证,揭示公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指导,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的基石和后盾.  相似文献   
117.
情绪智力、组织公平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彬彬  钟建安 《心理科学》2008,31(2):475-478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组织中个体情绪智力、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通过情绪智力量表、组织公平感量表、中国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对企业中288个样本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对组织公平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日本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浅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是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重要渠道。日本在战后加强了学校中的公民教育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公民教育的内容 ,探讨日本在公民教育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9.
诚信与公民社会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本体特性之义和德性之义 ,“信”具有主体对客体的态度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行为 ,客体对主体的状态三种情形 ,“诚”与“信”之间略有差异。诚信不完全等同于信用 ,诚信的特点是主观性、渐成性和根本性 ,信用之所以具有伦理品格是由它的时间差、不确定性和不充分性等特性来决定的。公民社会异于威权社会 ,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 ,在平等交往、契约自由、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公民社会 ,诚信具有广泛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学理根据。维护公民社会的诚信要注重社会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0.
公私观念构成了中国人行动逻辑的深层基础,而公私差异生成了中国人行动逻辑的特殊主义特性.在"差序格局"与"伦理本住"的社会生活中,"天下为公"的理想、"大公无私"的品格、"崇公抑私"的手段所衍生的"公"的观念却始终是一种基于私人关系的圈层意识,无法超越"一己之私"的范畴,故而思想界多有诟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并积淀扎根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公私观念,对于国人之公共参与行为、公民精神培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国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或动机的约束上.将公私看作是绝对冲突、势不两立的双方,并且将与个体自我有关的一切方面都归入"私"的范畴而视作必须灭绝铲除之列,如此逆人天性而行,则实际结果只能是公私关系的扭曲和逆转,只能是正常、正当的"公"与正常、正当的"私"的两败俱伤.追求程序公平,必然要肯定"合理之私";强调结果公平,必然要奉行"尚公之道".所以,培育公民精神,推进社会公平,需要大力提倡"尚公重私"的公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