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5篇
  8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诗歌产生之初,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诗歌是为音乐和舞蹈服务的,因此它的音乐美特征十分显著。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诗歌逐步从音乐中分离出来,诗歌的音乐美特征也开始逐渐丧失:诗歌脱离音乐而独立,独立的诗歌要具备审美价值,仍需音乐为其服务;从齐、梁时期的"声律说"到唐代律诗,诗歌虽然保持着音乐美特征,但是音乐的作用始终是处于边缘地带;而随着宋诗的发展,诗歌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凸显,使得诗歌音乐美特征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32.
胡琦 《美与时代》2014,(10):47-47
当下,服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背景音乐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它的运用不仅能够美化购物环境,并且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情感与购买行为。特别是服装店背景音乐的编排与设计,将随着声波的传递直接体现品牌文化与品牌定位,还能给予消费者一些心理影响,对其本次或今后的购买行为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古代文化对抽象思想的建构与呈现中,音乐譬喻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知名者即“金声玉振”。孟子用该乐喻表彰孔子的圣德,朱熹则以之阐发“致知在力行之先”的观点。俞樾重新掘发赵岐疏解,对朱注提出挑战,其说表明“金声而玉振之”是一句完整的引文,且具有另一种诠释的可能。竹帛本《五行》为俞说提供了支持,并从德性与德行、心灵与身体、工夫与境界、礼乐与社群等层面丰富了乐喻的思想意蕴。对“金声玉振”的诠释史进行考察,为管窥思孟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重审出土文献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4.
汪斌 《中国宗教》2022,(4):66-67
源于古代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音乐,抛弃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更多地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借鉴中国音乐理论技术,形成了梵音、华音、梵华相融等多元的音乐文化现象,彰显了中国特色。具体而言,从“源”上说,抛弃了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从“流”上而言,将“悉昙”或“声明”改为“梵呗”。  相似文献   
35.
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经历挫折后,相比于不听音乐,听积极音乐能提升人们的希望感。然而,研究者并不清楚积极音乐和消极音乐在提升希望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也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由于两种音乐在诱发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差异造成的。文章通过三个实验来考察这些问题。实验一发现,在无挫折的情况下,积极音乐相比消极音乐诱发了更强的希望感。实验二发现,这种效应同样存在于人们回忆挫折之后,并且是积极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则通过设置控制组进一步发现,这种效应是由积极音乐对希望感的提升作用和消极音乐对希望感的降低作用共同引起的。文末讨论了该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37.
张博 《中国宗教》2018,(2):60-61
从某种意义而言, 《天乐正音谱》表现了中国天主教徒从“被动接受的角色”, 向“使自身成为主要的作用者”的一种转化。 因此也可以说, 吴历的《天乐正音谱》是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创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38.
韩高超,俗名韩宏道,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鲇鱼套人,为当代著名高道,在道教音乐、斋醮科仪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目前,关于韩高超道长生平的文献资料,记述比较全面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韩高超道长撰写的自述性文章《我与长春观》(刊载于《武汉文史资料》杂志),一种是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人物传记《韩高超》。  相似文献   
39.
音乐的本质属性就是其时间属性.此属性与音乐素材本身所能够产生出的时间展现方式,同审美主体的感知也就是审美者的心理接受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意味着音乐基本组织形式构成中的音阶、调式和旋律都具有时间属性,在曲式中音乐审美心理时间存在着客观性,在音乐体裁上以及在音乐的变革中也存在着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音乐审美的最终目的是主体在审美状态上体验到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从而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因此,音乐审美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和刻板地传达出音乐的符号,更主要的是要体验到这些音乐符号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意义,并使之融合到音乐审美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40.
张珂 《中国宗教》2014,(11):50-51
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声乐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是由于那时的音乐史料留存下来的极少,所以人们通常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1600年以前),西方音乐甚至完全是以声乐为主(参见《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随着音乐世俗化过程,器乐才逐渐兴盛起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西方音乐,大多是器乐作品。其实在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