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对于限制/无行为能力患者的医疗决策采取代理决策模式,该模式奠基于社会习俗与习惯法。通常情况下,亲属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判患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和医疗决定偏好。但是,基于利益判断的主观性,代理决策中的道德冲突难以避免,其合理性辩护基于代理身份的合法性、“善意”与“患者利益”的标签、制度缺失,对于其批评在于代理者德性基础上的一致性不足。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进程,规避代理决策中利益冲突的方式有寻求共识的可能、临床伦理咨询与司法介入,其中伦理咨询与司法介入需要依托国家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2.
《管子》的货币思想主要包括货币职能及货币调控两方面内容,其思想是我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在当时对加强封建国家的财政金融和市场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一、这是一个“同情同情”的问题吗 1998年2月13日的《华东信息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家住深圳园岭村的老张,去建行红岭办事处存了2万元钱。当时一切手续都办理妥当,业务员把电脑打印的存折给了老张。没想到第二天老张家来了两男一女。女的是头天的业务员,其中一个男的是市建行某办事处的黄主任。黄对老张说:“我们昨天少收了你1万元。”并以威胁的口吻说他有200%的证据。老张据理力争,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黄主任看来硬的不行,便改口说:“这都是业务员的责任,银行少钱是要业务员赔的,他是临时工,你就同情同情…  相似文献   
44.
《学海》2018,(1):182-189
有关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应坚持结构分析与机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非偏执于某一研究进路。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司法改革首先是回应社会转型的一种社会化过程,即在确保司法制度内核处于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地实现制度变迁。作为司法改革的结构性环境,"政治正确性"直接决定了司法制度设计及其变迁的方式、方向和效果;作为司法改革的机制调整方式,"技术性治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行动策略和行为惯性。同时,由于转型社会正义的掣肘,成熟的司法样态尚须我们考虑多种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具张力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45.
法律原则能否作为判决的依据取决于个案中法律行为所体现出的道德强度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向下看",准确判断在具体的个案中,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程度;二是"向上看",全面考察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法律规则对道德规则转化的法律原则是如何回应的。埃尔默"谋杀被继承人"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是严重的,也是为整个法律体系所不容的,该案适用法律原则具有有效性;相比较而言,泸州"婚外同居"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要轻微些,也为整个法律体系所容忍,该案适用法律规则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张瑛 《逻辑学研究》2011,(1):109-119
对于句子“(天)正在下雨”中是否存在着John Perry所称的“未述成分”,以表明下雨地点的这一问题,当代语言哲学各家给出了不同的解答。本文着重分析Stanley反对“未述成分”的两个论证,即“约束论证”和“强生成论证”,试图反驳Stanley的观点。进而表明在言语交流中,“(天)正在下雨”这一语句确实存在着没有明白说出的构成成分,说话者通过运用语用规则来“填充”这一成分。最后,借助Lewis的框架,作者刻画了“未述成分”是如何由语用规则衍生并且限制的。  相似文献   
47.
本文针对抽象论证体系中的论据状态给出了一种基于标记的定义方法。与基于扩张的传统方法相比,此定义能够更加细致准确地描述论据状态。同时,本文对论据状态的等级进行了定义和区分,并把该等级作为接受或驳斥论据的依据。由于该方法基于标准论证体系定义,在实现上使用了已有的基于论证的证明方法,因此,该定义与以往的抽象论证体系是完全兼容的。  相似文献   
48.
李红  陈康 《现代哲学》2023,(4):94-100
理由主观主义者认为,实践理由依赖欲望;而理由客观主义者主张,实践理由取决于价值。近来,德里克·帕菲特用来反驳理由主观主义的极度痛苦论证引发不少讨论。这一论证旨在表明,理由主观主义蕴含了不合情理的后果,即人们没有理由想要避免极度痛苦。帕菲特相信,极度痛苦论证决定性地反驳了理由主观主义,从而有力支持了理由客观主义。本文表明,鉴于帕菲特把痛苦这类感觉的好坏归因于人们的享乐式好恶,即使极度痛苦论证成功地反驳了理由主观主义,它也并不由此支持他的理由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49.
几乎所有逻辑学导论教科书对"演绎"的定义都鼓励我们相信,归纳-演绎的区分存在于各种论证中,而且"演绎"的外延是明确的论证类。这篇论文中我们论证这种思路是错误的。特别地,我们辩护以下观点:为得到归纳-演绎区分而使用的典型的"演绎"之定义,要么太狭隘,要么不够充分。基于一个对归纳-演绎区分的收缩式理解,我们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分的内容没有超出批判性思维的两类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0.
渐进式论证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很少得到专门讨论的论证。不过,和渐进式论证形式几乎完全相同的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则得到了不少关注和研究。虽然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传统上都归为谬误,但我们不需要改变论证的形式而只需要限制推理的长度,就能避免得到荒谬的或不可接受的结论。换而言之,并非所有渐进式论证都像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一样会得出不能接受的结论。那么,渐进式论证究竟何时得出可接受的结论进而成为一个好的论证,何时得出不可接受的结论而成为谬误?对于连锁型滑坡论证,沃尔顿认为若推理过程从可控区域经过灰色区域最终滑向失控区域,就会得出不可接受的结论。不过,关键的灰色区域如何更为精确地定义和识别?本文将使用概率论和模糊集对渐进式论证、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的论证过程进行定量刻画,从而回答这些问题,并得到这些论证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