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本文以基督教、佛教和道教革新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为例证,探讨了宗教革新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12.
子庆 《管子学刊》2001,(3):91-92
由山东省新泰市委书记王尹成主编,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山东新泰历史文化研究会编纂的《杞文化与新泰》一书,已于2000年6月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这是1999年10月在新泰召开的“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新泰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的一本50万字的文集。  相似文献   
313.
商红日 《哲学研究》2012,(6):124-125
<正>不可能世界是人的限度,也可以说是理性的限度。但是,这个限度是不断地被有限度的人类破解的。人类破解不可能世界的过程和行为,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来阐释,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可以认为是破解不可能世界的一种哲学探险。摆在笔者案头的这本厚厚的书——《第二次启蒙》( 王治河、樊美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 月出版。下引仅注页码) ,可以视为这一探险的征程。  相似文献   
314.
“都市乡民”与乡土传统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周 《学海》2015,(2):59-66
"都市乡民"指进入城市生活,实现了职业非农化,但没有完成人格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进城农民。"都市乡民"群体代表了"农民终结"以后乡土传统在城市社会的复活,表现在同源、同乡、同业、同居、同俗等乡村特性。中国城市化将会在未来10-20年内进入尾声,但都市乡民群体会在未来50-100年内长期存在。我们应该思考"农民终结"之后的"都市乡民终结"问题。  相似文献   
315.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佛教发展史就是一部"得人"史--"得人",则兴宗立派,光宗耀祖;不"得人",则门庭冷落,影响式微.而"得人"之关键,则在教育.面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以寺院为基地的传统僧才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于新的僧才培养要求.佛教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宗教,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要求新的僧才培养以僧教育为本、俗教育为枝,两面开展,兼收并蓄,庶可使佛教更真地、更深地契入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316.
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转向现代的最主要力量,两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走向同盟化,并推动了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和现代性的生成。在金融资本和高科技时代,资本和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经济生态圈、政治生态圈、文化生态圈和社会生活生态圈,逐渐构建起一套强大的系统化权力,导致人类的生存世界日益走向深度异化。面对“存在还是毁灭”的抉择,只有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性力量,才能规制资本技术的系统化权力,才能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矛盾,彻底改变人与人尖锐对立的存在状态,进而避免人类走向集体的毁灭。  相似文献   
317.
姚大志 《哲学动态》2023,(4):93-101+129
与自由、平等、法治和民主等观念相比,正义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观念。正义观念之所以难以把握,乃因为它是形式的,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想弄清楚“正义意味着什么”,就需要对它加以进一步追问。从历史上说,有三种关于正义的追问,即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从逻辑上说,也有三种关于正义的追问,它们是“什么的正义”“什么是正义”和“谁的正义”。历史与逻辑的追问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对正义的追问可以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前现代的追问:什么的正义”“现代的追问:什么是正义”以及“后现代的追问:谁的正义”。正义不仅是形式的,也是程序性的。正义的形式性和程序性表明,正义的实质性内容是由政治价值赋予的。  相似文献   
318.
本文是关于1987年以来台湾本土佛教史学与思想变革诠释问题的探索.当代台湾本土的现代佛教史学研究环境,虽曾历经长达38年(1949~1987)之久的戒严体制的压抑,但是因其确能与现代性社会的发展接近同步,所以自解严以来的当代台湾现代性佛教史学研究,虽无如胡适或印顺等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的著作相继出现.而其中的相互诠释冲突,也相对激烈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319.
由智术师在雅典民主巅峰时期开创的思想运动之所以是一场启蒙运动,就在于智术师们在此前自然哲人的基础上进一步颠覆了宗教权威,颠覆了传统礼法和道德,大力提升了人本主义的地位,以及让哲学走向市场.这场运动不仅与现代哲学极为相似,也得到了黑格尔等哲人的首肯和认同.法国当代古典学家更高度赞扬了智术师运动,认为这是一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自我觉醒的思潮,模铸了后世哲学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20.
以史注《易》、以《易》解史是干宝易学研究、史学撰述的主要特色,通过干氏《易》注可以观见其历史思想,透过干氏史论能够发现易学思想对其史学思维的影响。这一《易》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易》史相通为前提,根植于魏晋特定的学术土壤中,经由贯通经史的干宝融汇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