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2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31.
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化问题本质上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基本准则、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化的制度建构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权衡在危机状态下政府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既保持危机状态下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又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2.
陈树林 《世界哲学》2009,(6):136-145
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文化危机是西方文化危机的重要体现,对这种文化危机的宗教哲学回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白银时期著名哲学家弗兰克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上,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通过建构社会哲学的方式,对这场文化危机做出诊断,并给出医治的药方,他因此成为这种宗教哲学回应的典型代表。透过对弗兰克思想的分析和理论价值的发掘,有助于把握20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嬗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条件较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为加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文章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预防突发事件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治疗与危机干预体系等三个子系统,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中小学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4.
许多人,甚至小学生都知道身体感冒的多种症状,但了解“心灵感冒”症状的人却少之又少。精神障碍,也叫做心理障碍,一直是人们谈之色变、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可惜的是,在人们希望心理障碍“有多远滚多远”的时候,它却早就偷偷来到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35.
人们对重大灾难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又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根据应激反应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灾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采取系统性、动态性原则,从而达到个体最优化,消除或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问题,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6.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宗教》2006,(8):F0004-F0004
《信仰的危机》,《穆斯林爱国主义教程》,《基督教爱国主义教程》,《心的思路》,《云水悠悠》  相似文献   
138.
张自慧  依力亚  黄利金 《哲学分析》2022,(1):89-101+198
在当下中国,"躺平"现象引发了社会性焦虑。青年人为何"躺平",如何变"躺平"为"挺立",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躺平"现象产生之外因主要是当代青年承受的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和中外消极文化的侵蚀,内因主要是其生命意义缺失与精神危机。后者表现为躺平者的"空心病"和"三观"问题,其核心是缺乏支撑其存在感和意义感的价值观。青年人要走出"躺平"之困境,打造昂扬挺立之人生,需要以人之"贵""灵"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挺立时代潮头;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修德进业,担当责任使命;以时中之智慧走出"内卷"与"不公",突破制度瓶颈;以经典阅读和反思构筑信仰与价值观,激发青春活力。概言之,要疗治"躺平"之"疾",既需要社会消除"内卷",构筑公平机制;更需要青年个体安顿心灵秩序,重建人生意义,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相似文献   
139.
作为当代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其关于当今全球性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重建进行了归纳与概括,  相似文献   
140.
说人文科学陷入危机,已是老生常谈,尤其是在英美学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刊物《代达罗斯》最近有一期专就美国人文科学的境况做出了估测,爱德华·L.艾尔斯在这一期中撰文简要地勾勒了这一旷日持久的危机(艾尔斯,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