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研究尼可地尔、前列地尔及两药物联合应用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尼可地尔和前列地尔半剂量联合组细胞凋亡数、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他给药组(P<0.05),Bcl-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给药组(P<0.05);尼可地尔和前列地尔单给药组细胞凋亡、Bax、caspase-3表达均有降低,Bcl-2表达升高,但效果不及联合用药半剂量组.以此得出结论尼可地尔和前列地尔的联合用药效果较好,可加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确立以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道德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主义者杜威看来,将快乐视为道德的目的及标准会面临诸种责难,因为它无法证明实际所欲的等于值得可欲的、增进快乐的等于值得欲求的、总体的善等于具体的善.由于快乐既不能统一个人行为,也不能提供一种公共善,所以将快乐视为道德基础很难为其合理性提供证明.进而,杜威从作为人的特定功能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实现、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等视角指出道德标准得以确立的可能基础.  相似文献   
163.
何谓好慈善?古罗马慈善伦理思想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提出只有"善施"才是一种真正的好慈善。所谓善施,包涵三个层面的意蕴:意向性层面(善意)、介质性层面(善物)和实践性层面(善行)。通过对这三个层面意蕴的解读,明确作为好慈善的精神本质是善意,物质载体是善物,道德实践是善行。可见,对于一个真正的好慈善——善施而言,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4.
众所周知,在早期乳腺癌与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时至今日,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是治愈,而手术是治愈早期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一总体原则一致获得国际医学界的公认,并指导着当代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对于晚期乳腺癌而言,公认其无法治愈,其治疗目标是延年益寿、改善生活质量。手术是一种有创伤的局部治疗方法,而乳腺癌是一种全身疾病,既然晚期乳腺癌无法治愈,那么手术是否必要,是不是多余的呢?由此产生了外科手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有无必要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5.
孟子的性善论是先秦以来关于人性论的诸多界说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观念之一,尤其是在儒家的传统之中。由于孟子在儒家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孟子人性论的相关讨论,自先秦以来,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在近来关于孟子性善论的讨论中,性可善论和性向善论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和影响力的观点。本文从梳理孟子关于性善论的文本论述出发,认为孟子所谓的性善论,是性本善,即人天生具有德性,孟子是以性本善的方式来确立人作为一个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必须是本善的,而非向善或者可善。  相似文献   
166.
在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流行于伦理学时,黑尔将可普遍化规定为道德判断的基本特征,从语言与逻辑的角度重新解释和论证了可普遍化原则,恢复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为伦理学奠定了客观基础。然而,黑尔的可普遍化原则却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现实。  相似文献   
167.
康德虽然创立了自律论的道德哲学体系,实现了道德哲学的哥白尼革命,使道德从他律转变为自律,但却受到了黑格尔的批判。黑格尔认为道德虽然是主观意志的自我规定,但人的自我意志又是受到客观的伦理关系和社会规律规定的。道德需要在伦理阶段才能突破它的主观性,实现其真正的内容,否则道德原则和义务原则就没有内容。与此相一致,作为道德要素的善、义务和良心在道德阶段也只是主观的、纯形式的,需要在伦理关系中才能变成现实。道德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他律的内容需要通过自律的形式得以实现,自律的形式必须以他律为内容才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68.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心智方向和结果,通过一种中庸之道的伦理原则和社会平衡原则,认为善与正义的哲学理念始终是社会个体和政治共同体应当达致的自然本性,特别倾向于从自然本性的角度为善与正义及其和谐社会思想寻求一种坚实而客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根据,希望在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自然本性或自然秩序的紧密结合中阐释某种关于善的自然主义伦理和关于正义的自然主义政治的哲学理念及其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69.
善与伦常是刘咸炘《内书》诸篇涉及较多的两个重要主题,两者在理解传统与反思现代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刘咸炘基于天地生生之自然阐明善,明确善为人的本性,来自于天地生物之德,又参照天地分合之道,阐明伦常以天地为典范,为人群之根基.从刘咸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他是朱子理学传统的继承者和阐发者;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对理学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0.
善高于存在     
在苏格拉底早期对话中隐含着一种善—目的论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推动了对话的展开。在早期对话中被预设了的善在中期对话《裴多》、《理想国》等篇中进一步由伦理学原理上升为宇宙论、存在论原理。"善高于存在"的提出意味着柏拉图不是从存在看善,而是从善看存在,形成了其独特的目的论存在论和伦理性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