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1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21.
毋嫘  莫雷 《心理学报》2011,43(2):143-151
类别特异性分数是预测归类优势的有效指标。实验1考察该分数能否预测基本水平归类优势, 结果:分数较高的表现归类优势。实验2检验有归类优势的下位类别的分数, 结果:它们都有较高分数, 同时发现下位类别的特异性可以影响分数。实验3探讨相同的基本水平与特异性不同的下位组合的归类表现, 结果:下位特异性低就表现基本水平归类优势, 高则相反。据此提出“经验说”, 分数高低与人们在经验中对各层次类别形成的表征特异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2.
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归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莫雷  常建芳 《心理学报》2003,35(5):628-635
探讨新项目特征的性质对归类的影响。共包括两个实验,被试是华南师范大学180名二年级本科生。研究材料分两部分,学习材料是两类昆虫的若干类别成员,每类昆虫有6种特征;测试材料则是与学习材料的类别成员有不同相似性或竞争性的新项目,要求被试经过学习之后对新项目进行归类,然后对被试归类的一致性或确信度进行分析。实验1主要探讨新项目与类别成员相似性对归类的影响;实验2主要探讨新项目特征的竞争性对归类的影响。结果表明,匹配特征数量及其概率是相似性的两个构成因素,它们与新项目的归类概率成正比,而对立特征数量及其概率则是竞争性的两个构成因素,它们均与新项目的归类概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3.
师保国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4,27(3):606-610
考察了单个和两个源问题条件下大学生学科问题类比迁移的情况。实验1考察表面特性对学科问题迁移成绩的影响,以及个体的时间控制、解题策略。实验2考察两个源问题表面相似关系和思路归纳关系对迁移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面相似性对迁移成绩影响显著,同领域学科问题之间更容易迁移;2)依据表面和依据结构来激活源问题都是有效策略.源问题学习时间与迁移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3)思路归纳对迁移成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4.
为考查同时性学习与相继性学习在相似性材料学习中的特点,本研究以57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用英语单词记忆测验考查了相似性英语新单词的同时性学习和相继性学习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相似性英语新单词来说,同时性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相继性学习效果。这表明,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处理过程和信息加工水平上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以一个完整家庭(包括父亲、母亲、子女)为单位,基于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对上海及其周边中小城市、农村的107个14-17周岁的在校中学生家庭进行了价值观调查。在考察子女与其父母价值观差异的同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当代中学生与父母价值观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父母双方与子女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母亲与子女的价值观差异更大;但子女与父母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6.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 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 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 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 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 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同化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127.
殷曼楟 《哲学动态》2023,(6):98-107
“再现”概念作为一个基本美学范畴,一直随着西方美学与艺术观念发展而变化。该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其涵义同时包括对现实世界“外观”和内部规律的复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模仿”概念混用。“再现”概念在出现之初已经暗含了两种彼此矛盾的发展路径,而其问题意识与考察框架直至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了重要转变:以“图像再现”为主要形态,“相似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图像再现研究以“相似性”论争为线索,以视知觉关切为中心,发展出符号论与知觉论两大路径。在这两大路径下又形成了相似论、错觉论、符号论、“看进”论、信息论、扮假做真论这六种代表性观点。这些理论揭示出图像再现研究现今发展的趋势,即关注图像观看经验中的视知觉性质及知觉技能,以及将画看作画的意识。这从整体上形塑了图像再现较之于传统再现范畴的不同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28.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general issue of how reference is possible i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rough a case analysis of the "double reference" semantic-syntactic structure of ideographic hexagram (guaxiang 卦象) names in the Yijing text. I regard the case of the "hexagram" names as being qui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uble-reference" semantic-syntactic structure of referring names. I thus explore how the general morals drawn from this account of "hexagram" names can engage two representative approaches, the Fregean and Kripkean ones, and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the issue of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29.
关系类别是指类别的成员身份由一个共同的关系结构决定。其意义来自于其与其他实体的关系或其内部的一系列成分间的关系,关系类别强调关系结构的系统性。文章重点介绍和评述了相似性种类,关系类别和实体类别的联系和差异,关系类别的学习过程及机制———结构—映射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深入理解关系类别的学习;深入探讨校准和映射过程与其他基本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为关系类别的学习提供更一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30.
温州两所大学的199个大学生在人际形容词量表上对自己的人际特质进行评定,并对自己选定的一个关系对象进行评定,感知与选定对象的人格相似性,同时评定与该对象的关系质量。根据自我报告和评定对象计算出假定相似性。对关系质量的分层回归分析得到人际特质两个维度的交互效应均为正,即表现出假定相似相吸的效应趋势,亲和性维度显著;相关显示假定的相似性和感知的相似性与关系质量均呈中等程度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感知的相似性中介假定相似性与关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