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2.
人们学习将感知到的客体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规则分类存储,即类别学习。而工作记忆作为多种认知加工的基础,对类别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已有研究,分别梳理了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工作记忆对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类别结构的影响。目前,执行功能是否影响内隐类别学习系统、工作记忆负荷对内隐外显类别学习系统的影响是否一致还存在争议。此外,工作记忆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的认知加工阶段尚不清晰。未来的研究还需明确工作记忆负荷对内隐和外显类别学习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工作记忆影响类别学习的认知加工阶段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3.
针对面孔认知偏好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的知觉经验、加工方式和动机水平对本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对异龄面孔的知觉经验、个体化加工异龄面孔及提高加工异龄面孔的动机都能有效改善对异龄面孔的再认,减少本龄效应量。这说明本龄效应遵循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且在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中本龄效应与本族效应加工原理相仿。。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考察了白天室内照度(300 lx vs 1200 lx,眼位水平)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及主观情绪和警觉性在照度水平与认知加工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被试在高照度照明条件下的认知加工绩效(Go/No-go,2-Back)明显好于低照度照明;(2)高照度照明对积极情绪和主观警觉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警觉性在照度水平对Go/No-go任务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情绪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表明警觉性在室内照度与部分认知加工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内隐情绪加工是否会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采用线索靶子范式,以情绪性面孔图片作为目标,要求被试完成定位任务。结果发现,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均显示了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N1成分上情绪效价和线索有效性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显著,有效线索条件下情绪目标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中性目标;N170成分上线索有效性主效应显著,相较于N1成分,N170成分在有效线索上波幅更小,在无效线索上波幅更大。实验结果表明返回抑制效应受到内隐情绪加工的调节,提示该效应来源于早期的知觉抑制,支持知觉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86.
吴彦文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7,(10):1267-1276
3个实验采用颜色词、颜色词同音词以及颜色语义联想词作为启动词,使启动词的语义和颜色实现时空分离、启动词处于非空间注意焦点位置、降低启动词可视度的情境下,考察具有自动化加工特征的启动词是否受到注意力资源的制约以及启动词在获得不同数量的注意力资源时其自动化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发现:(1)注意力资源实质性地决定着自动化加工能否顺利进行,具有自动激活特征的刺激在无法获得注意力资源时,自动化加工过程终止。(2)可用的注意力资源数量调控着自动化加工的效率和语义提取的效果,可用的注意力资源数量越多,对启动刺激的语义加工越完善,对目标刺激的促进效果也越有效。本研究结果支持注意力敏感模型关于自动化加工受认知系统的支持和配置才能完成的假设。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建造理论为实验框架,模拟学习者母语及外语在线篇章处理的过程,从而获取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以及"门槛"效应的认知心理证据。英语水平差别显著的高低两组共60名被试参加了英、汉语故事理解加工实验,考察他们如何对故事的人物角色进行持续跟踪,以厘清故事内的"因果链"。结果发现:(1)高水平组成功地把他们的母语故事理解加工能力迁移到第二语言的故事理解加工,而低水平组则迁移失败;(2)理解加工能力的迁移与被试心理表征建构能力以及抑制机制的效率紧密关联,高水平组被试能有效地利用抑制机制来管理他们第二语言的结构建造过程,从而建立对故事的连贯心理表征,而低水平组则不能。在分析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就是第二语言心理表征建构与抑制机制的作用问题;要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篇章理解,读者必须要使其二语潜在的能力(如词汇效率等)发展到某个点上,使得与抑制(结构建造的关键)相关的许多无意识的决定过程能够高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88.
分别采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和随意编码研究范式,对不同网络卷入水平个体的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和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被试都存在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下,网络卷入的程度会影响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而在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网络卷入的程度对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无影响。因此网络虚拟自我在认知加工上具有和现实自我信息类似的优先性,进而证实网络虚拟自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9.
该研究使用延迟的提取错误范式和R/K/G范式相结合的方法,从编码、误导和提取这三个加工阶段中重要影响因素对记忆暗示感受性产生的交互效应出发,深入考查了记忆暗示感受性产生过程中动态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成分贡献。结果发现:(1)相比无意加工,编码阶段的有意加工更有利于记忆暗示感受性的产生。(2)当个体在编码阶段进行有意加工时,时间压力干扰能发挥其效应,明显提高了其记忆暗示感受性。(3)浅加工编码、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记忆暗示感受性包含更多的自动加工成分;深加工编码条件下的记忆暗示感受性包含更多的控制加工成分。  相似文献   
90.
严璘璘  王哲  张智君  宋赛尉  孙宇浩 《心理学报》2016,48(10):1199-1209
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理论认为, 随着知觉经验的增多, 人们加工面孔的专家化能力逐渐增强。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为, 在知觉面孔时更倾向于整体加工。该理论已经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但未能解释另外一些研究的发现, 即对他族人群没有长期知觉经验的被试在加工他族面孔时也有强烈的整体加工。本研究旨在考察知觉经验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影响, 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a通过组合面孔范式测量了中国被试在辨别本族面孔、他族面孔和种族融合面孔时的组合面孔效应(即面孔整体加工强度)。结果发现, 被试在知觉种族融合面孔时没有表现出组合面孔效应, 在知觉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时都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实验1b以灰阶图重复了实验1a。结果发现, 被试在知觉种族融合面孔时仍然没有表现出组合面孔效应, 在知觉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时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实验2通过操纵种族融合面孔的有或无, 测量5 s的知觉经验对融合面孔的组合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经过短时的知觉经验后, 被试在知觉融合面孔时也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中国被试在加工本族面孔、他族面孔和种族融合面孔时所诱发组合面孔效应有显著的、量的差别, 且这种整体加工的差异不会受到面孔肤色信息的影响。在经过短时的知觉经验后, 中国被试在加工种族融合面孔时表现出强烈的整体加工。该研究的发现提示, 不论是短时知觉经验还是长期知觉经验, 知觉经验的增加是面孔整体加工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