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72.
长期以来,学术界根据唐代的两则诏令,一直认为经教是景教的别名。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发现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七月诏令远将经教中经教与《景教碑》远将经像中经像构成异文的语言现象,结合唐代经教、经像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意义应该是一个中性名词,即对某一宗教经典典籍的称呼,儒道释教均可称呼本教经典典籍为经教。因此,景教称呼本教经典典籍为经教也在情理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经教是景教别名的可能,纠正了前人对于景教名称的误读。  相似文献   
73.
中岳论道     
一、中岳与道中央为核心,为枢纽.无中央则无主心骨,不成体.嵩山居四方之中而高,位于中原之中心,是黄帝、老子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博物馆,是华夏文明的神圣之山,与终南山并称神山.史书记载伏羲、黄帝以嵩山为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74.
尽管《血盆经》是起源于中国的佛经,但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广泛使用。本文将讨论血盆思想和《血盆经》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血盆思想的特征和意义,以及明清时期在宝卷中出现的《血盆经》。  相似文献   
75.
老子是与东夷族群有联系的舜的后代,具有传承华夏族群尧舜禹汤文武爱民立政为目的的、德政文化传统的条件和能力。春秋中晚期周王室王权衰败丧失权威,所以老子对现实不满却又无能为力。《道德经》记载老子崇尚德政的思想主张,但是流露出对时代混乱无能为力的失望。老子是在春秋晚期的秦写出《道德经》,赞赏并且倡导德政,指出德政的举措在于养育人民生活安乐,德政丧失的原因是不爱护民众百姓的生存利益,领导者培养爱护人民的善良高尚的道德才能实行德政,要求品德高尚的领导宽容仁慈厚道不争强好胜,推行德政传统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76.
心皓 《法音》2008,(9):20-24
佛教三部大经之中,《法华经》历来被誉为成佛的法华.这部经倡导修行以一佛乘为归.将大乘菩萨行者称为佛子、如来使。经中把佛子定义为明了佛乘、修习六度的菩萨,佛子应当具足定慧双修、精进求道、忍辱大力、对机说法等等的德行。关于佛子这一名称的来由,《法华经·譬喻品》说到,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应三请方说的一乘妙法以后.欢喜表白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相似文献   
77.
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学红  杨群  张德玄  张烨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26-1433
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 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直觉, 它是一种可能同时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 决定人们对一个道德违反情境作出快速的判断。据此, 本文就如何深入揭示道德直觉的加工机制提出了研究构想, 研究将首先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探索当认知功能受抑制后人们的道德加工的特点, 初步探索道德直觉存在的可能性; 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从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上探讨道德直觉的时程加工机制; 最后采用侧向化运动准备电位指标, 进一步探索道德直觉和基本厌恶情绪的分离。  相似文献   
78.
《一切经音义》中所见的几处《周易》经文异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文献,从佛经音义中整理出六条《周易》经文异文。通过对照发现,它们与今本、帛本、竹本《周易》经文,皆不相同。初步考察表明,《周易》在佛教界流传,他们所继承的版本系统,与外界所行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9.
释佛慧 《佛教文化》2013,(5):124-125
《普门品》全名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现在较为流行的版本是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除此之外,还有西晋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和阔那崛多翻译的《添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80.
南宋杨万里的易学"引史"以"证经",辟宋代易学发展之新路,于其中颇有历史哲学之精神。他认为《易》与"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确立起大中至正的形上之道,"史"则将此形上之道贯彻、落到实处;人们以"史"为鉴,就能更好地按《易》道所确立的精神行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易》形天下无形之理、穷天下无穷之事"的观点,强调人们的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的性质;"易道之用存乎变",历史的变化是必然的过程;"易道之体存乎常",历史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法则、规律;"易道之行存乎人",人在历史发展中居于主体的地位,从而构成其独具特色的易学历史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