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6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佛经目录是研究佛教文献的重要依据,但是不同目录之间的记载并不相同。现存最早的完整经录是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但隋唐经录的记载与之相比,却出现了经名、卷数乃至译者姓名等关键信息的不同。以三国时期著名译者支谦的作品为例,来说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隋唐经录采用了部分目前已经失传的材料,且根据编辑团队自身设定的体例,更动了文献的著录信息。这就意味着,我们藉助经录研究佛教文献时,不仅要参照时代更早的经录,也要了解经录本身特定的体例,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42.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43.
《清静经图注》是彭德源借注解道教经典《清静经》以传教的青莲教系统之作品,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通过对海内外藏书机构和民间收藏的多种《清静经图注》重刊本进行甄别与断代,并梳理其源流,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民众观念的变迁。《清静经图注》不仅在庶民阶层中广为传刻,而且在士绅阶层中也有所传读。清末地方官员胡薇元所作《清静经笺注》即参照《清静经图注》分章及注文来注解《清静经》。以《清静经图注》为切入点,可以管窥晚清、民国时期民间宗教与传统道教的互动关系以及儒家士人对民间宗教与传统道教文献的接纳与转化。  相似文献   
44.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的代表性视觉艺术遗存,约12世纪凿建的东嘎2号窟窟内绘塑与建筑空间共同营造出庞大的神系,其窟顶壁画设计为立体的法界语自在曼荼罗,主尊文殊形象(部分残毁)与目前进入学术视野的文本描述以及大多数存世图像有所不同。本文尝试指出并阐释该形象的特异之处,揭示此多面多臂化身形象的复合神格,丰富对于文殊菩萨图像志的认识,从而有助于理解特定时代佛教的发展、西藏跨文化交流交往中的包融与创造。  相似文献   
45.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传记插图数量最多,占比最重,内容最为丰富。因此,胜者传记的图像是研究《劫波经》乃至整个耆那教细密画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文本和插图的整体考察得出结论:胜者传记以“五吉祥事”为叙事结构,在确保24祖传记完整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雄传记的内容。图像高度依附文本,具有风格化、扁平化和模式化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46.
敦煌写本S.6388是《胜鬘经》的汉文注释书,至今未被《大正藏》和《卍续藏》收录。S.6388中使用了地论宗的判教理论及《十地经论》的术语,藤枝晃认为S.6388成书于北魏延昌四年(515)至净影寺慧远(523-592)的《胜鬘经义记》成立之间的某一时间。“种性”这一术语在S.6388中被明确使用,其作者利用菩萨阶位说解释种性,算是对《地持经》的种性说的再解释。但与强调菩萨种性的《地持经》不同的是,S.6388并未限定在菩萨种性的范围之内。S.6388的作者还表示,如来藏是有为法,其体真实不变,但其用有为可变。这种解释与作为初期地论师的法上(495-580)的学说非常相似。虽说都利用了体用学说,但S.6388的作者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比较疏远。  相似文献   
47.
《拜达维古兰经注》(Tafsīr al-Baidāwī),亦有《嘎最经注》之称,为波斯著名学者纳绥尔丁·拜达维(Nāsir al-Dīn al-Baidāwī)所著,是逊尼派重要的《古兰经》注解之一,在伊斯兰教经学文本中享有盛誉,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主要教材之一。一、《拜达维古兰经注》的成书纳绥尔丁·拜达维,生于伊朗设拉子市附近的拜达维,生年不详,1286年卒于伊朗名城大不里士。  相似文献   
48.
道教以自证之“道”为本,《升玄内教经》中老君指出:“所谓内教者,真一妙术,发自内心,行善得道,非从外来。若道可假外而得者,吾悯一切,如母念子,便应以道授与三途五苦众生,令得度脱。  相似文献   
49.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伊斯兰教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来参会的,有伊斯兰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50.
《世界宗教文化》2021,(3):175-182
汉译四部《阿含经》在传统上被视为小乘经典而未受到重视。近代以来,受欧州、日本学者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梁启超、吕澂、聂耦庚、邱晞明、印顺法师等一批中国学者,陆续开始了对汉译《阿含经》的整理、研究。他们的成果一定程度纠正了传统上对《阿含经》是小乘经的认识,促进了对《阿含经》的重新重视。近代以来《阿含经》的再发现,也直接影响了人间佛教思潮的兴起,促进了南北传佛教交流,并将为中国三语系佛教的持续交融发展贡献独特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