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墨子》引《尚书》文计40则,通过其与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汉代新出“百两《尚书》”、东晋梅赜古文《尚书》等《尚书》传本的比较可见,墨家所传《尚书》有独自的选本系统,而且这一选本系统与儒家选本系统同样具有篇数按年代递加的合理性,即与战国所传《尚书》篇数的现实比例相合。由《墨子》引《尚书》我们还可看到:流传至今的伏生今文《尚书》确为战国古本;孔壁古文《尚书》仅是战国所传多种《尚书》选本中一种流传很不广的思孟学派的选本;梅赜古文《尚书》不但与《墨子》之《尚书》引文不同,而且与16种先秦文籍中163次《尚书》引文也不同,所以“梅赜抄袭前世古籍中《尚书》引文而伪造古文《尚书》”的传统观点应重新研究;或许梅赜古文《尚书》是一个民间所传古文《尚书》的真实传本。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汉初易学之传承入手,比照分析了今、古文易学之传承情况,特别指出古文易派因无师承和对经义的固定传授,故虽同研古文《易》,但其对经义往往各自说之,持论不一,此于《周易正义·卷首》所载可见一斑。史料皆称王弼《易》所依乃是费氏古文本,然由出土之帛书本考之,疑王弼亦取于今文本,非尽依古文也。另据新出简帛资料,本文考证《子夏易传》确为学有渊源的先秦古《易》传本,并辨析了其之所以未被列入《汉书·艺文志》的缘由。  相似文献   
23.
《仪礼》十七篇与周公和孔子均有一定的关系。说《仪礼》与周公有关 ,并不是像古文学派那样认为周公是《仪礼》的作者 ,而是认为《仪礼》中的部分篇章反映了宗周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 ,也就是说《仪礼》所载的内容肯定有一部分属于周公当年“制礼作乐”所制定和实施的遗制。说《仪礼》与孔子有关 ,也并非如今文学派那样认为《仪礼》十七篇完全是由孔子圣心独断而创作出来的 ,而是认为《仪礼》当主要是由孔子根据宗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规制加以编订整理而纂辑成书。当然 ,这并不是说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都是孔子整理后的原书 ,因为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除了孔子整理过的内容外 ,可能还包括七十子后学所编订和增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4.
佛国掌古     
文梦 《佛教文化》2009,(3):78-84
梅子真隐居山椒 梅福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时求学于长安,精通《尚书》、《谷梁春秋》等儒家经籍,后任南昌尉。汉成帝建始(公元前32年-前29年)间,大将军王凤专权,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群臣敢怒不敢言,梅福以县尉身份上书弹劾王凤说:  相似文献   
25.
黄星 《现代哲学》2016,(3):111-114
"予一人"作为殷周传世文献中常见的君主自称,有着丰富的义理内涵。从现存《尚书》看,"予一人"体现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制君主与普通民众的天然对立,而是在"天命-君主-臣民"这一政权体系中,借由对君主这一核心的强调,申明彼时君主稳固这一政权体系的现实职责,以及君王保持天命、臣民与自身的有效沟通,乃至稳固各方力量配比平衡的戒慎之意。  相似文献   
26.
《学海》2014,(5):86-96
《孟子》一书征引《尚书》计二十三条次,其中为孟子本人征引者凡二十条次。孟子引文与《尚书》原文的字句虽然往往相异,但基本思想却一脉相承。孟子引《书》强调政治领袖的道德品质,指出政治领袖实现仁政之责任,表彰仁德政治,揭示儒家民主政治的天道、民意以及传统基础,肯定德性政治以刑辅仁、除恶安良的两面性,并对暴恶政治进行强烈批判。孟子引《书》所体现的德性政治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源远流长,道贯古今,为人类政治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或警诫。  相似文献   
27.
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是清咸丰年间的状元,历任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权高位重、名震朝野,但这样一位身居要职的当朝一品大臣,却行事低调、不事张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把自己放到最低处,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因而赢得了大家的敬重。1899年12月16日,孙家鼐回老家(安徽寿州)探亲。皇帝的老师、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要回来的消息不胫而走,知州魏绍殷、总兵郭宝昌决定以最隆重的礼仪接待衣锦还乡的孙大人,一大早便率领文武官员来到北门列队迎候。  相似文献   
28.
郑玄对<尚书·金滕>的注解在有关史实上与<史记·鲁周公世家>及汉代其它相关文献的记载有重大差异,导致经过郑玄解读和阐释的周公形象与其它文献中记录的周公形象大相径庭.郑玄<金滕>注刻意突出了周公谦恭礼让的品格,淡化了周公当仁不让、摄政平乱的刚毅果敢.郑玄的这种解读与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有关,寄寓了郑玄对当时政治问题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29.
通过分析"逌"在文献中的用法以及《保训》篇有关文句的上下文文义,可知《保训》中的"逌"应读为"迪",意思是至。"逌"的这种用法常见于《尚书》。另外,《尚书.金縢》"兹攸俟"的"攸"在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写本八行本里写作"逌"。从上下文文义来看,《金縢》的"攸"也应该读为"迪",训为至。《保训》的"其有所逌矣"和《金縢》篇的"兹攸俟"都是在叙述一种主观判断的结果,说的都是天命的降临。  相似文献   
30.
正《孝经》之学,经文有古今文之分,郑注主今文,孔传主古文,经文互有出入,注解大相违异。唐代天下一统,经学随之统一,故有《九经正义》之写定。而《孝经》仍今古别行。至唐玄宗之世,乃诏令群儒质定《孝经》之义,刘知几主古文,立十二验以驳郑注,司马贞主今文,言古文鄙俚,事俱载《唐会要》。明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