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赵鑫 《天风》2015,(2):51+53
<正>奥利金(Origenes Adamantius),基督教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希腊教父,基督教亚历山大学派重要代表之一。有学者认为,"在古代教会中,再没有比他心灵更纯洁,志向更高尚的人了";也有人认为,"他是古代教会最有学问的教师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85年左右,奥利金出生于亚历山大,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他的父亲坚持让他每天记忆和背诵经文,接受圣经研读训练,然后才能学习通常的课程。这为他日后研经、解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奥利金  相似文献   
132.
流浪的植物     
郊游归来,发现有位小小的“客人”不请自来——是一枚苍耳子,牢牢地附着在我的裤脚上,跟随着我从山野来到了这都市。也许它不安于山野的寂寞吧,想来城市寻找另一种生活。我把它摘下来,埋进窗台花盆的土里,算是成全了它的心愿。  相似文献   
133.
即使没有玉盘珍馐,即使没有锦绣罗绮,即使没有豪宅别墅,我们依然能够幸福。因为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34.
近来翻阅古籍得窥古人情怀一隅,似乎他们都好闲成癖,身行之,心感之,口宣之,于是一段段一篇篇锦绣文字,便如斛斛珠玉璀璨倒出。 晚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大概老天也嫉妒凡人清闲,所以安排数不胜数的事务要你劳碌,把我们的一生变成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没完没了地把巨石推向生活之巅,因为受到宙斯的咒语,巨石刚到山顶就自动滚落下来,还得从头再来。好在西西弗斯最终觉悟——他忽然发现自己推动石头的每个动作都那样优雅,他从机械的忙碌中沉人安闲澄澈之境,诅咒竟在这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落。闲静解放了苦难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5.
浮生茶     
公司年底奖励了一套紫砂茶具,淡雅精致包装华美。拎在手里,一大盒,沉甸甸的。当时就想:这样的礼物,于我,不知何年何月才会用得上。一年里,我大概也喝不了几回茶的。  相似文献   
136.
海洋既是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同时又是一种精神财富。近年来,海洋文学研究逐渐兴起,水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诺思洛普·弗莱就多次提到《圣经》中的大洪水,认为洪水既有恶魔意象又有拯救意象。本文将探讨出埃及记中出现的海洋文学,即以水的各种形式出现的水的特性和意象。水具有多变的特征,导致文学作品中“水”意象滨彩纷呈。如:惩罚与拯救,警示,保护,净化洗礼,生命之源,媒介,镜子等意象都在出埃及记中有体现。通过分析这些水意象,能有助于理解圣经中的宗教文化,也能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  相似文献   
137.
正初期教会在文学、艺术、等文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影响深远。教会在宗教文学上的渊源是四部福音、宗徒大事录、默示录和宗徒们的书信。从地窟里所发现的各种装饰和壁画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8.
<正>古人关于"神合感"精神境界的描写,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一种别具一格的令人为之低回和遐想的艺术特色。而古人关于"林泉之志、烟霞之侣"的表达,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令人为之心向神往的自然审美境界。它们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39.
腊月寒冬,一月三十日。印象中北京最冷的一天。牛街刚刚举行了“回族文学朗诵会”,忙完迎来送往,我打上一辆出租车,准备去日坛接待南京来的客人。微信震动几声,摸出一看,竟是西安朋友转来的讣告。手指无力地抖动着,只好语音回复过去,才发现声带已经嘶哑得不像是自己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140.
英华书院     
严锡禹 《天风》2018,(6):24-24
创办英华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at Malacca)的想法最先由马礼逊于1812年提出,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外传教士。"设立书院的目的在于以中文为媒介,促进中英文化交流。米怜成为马礼逊理想的落实者,他的想法与马礼逊完全一致,在向董事会报告此事时,他特别指出,书院不是一个传教机构,而是一所进修中文、了解中国文学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