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基督教思想史的维度,对克尔凯郭尔著作的中心问题,即如何成为基督徒加以研究.通过对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孤独个体、信仰的跳跃、同时性、重复、带泪的盟约以及<新约>的基督教等范畴所作的阐释,来展现其独特的信仰观.文章还分析了克尔凯郭尔被称为"文化基督徒前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本文的目的在于给出一个简单的论证,机器本身没有智能,但人有智能,所以机器有助于人类的思维,但是我们应该对"什么是信息"这个问题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因此不仅需要在科学上而且也需要在哲学上需要进一步进行论证,这就是哲学家不可或缺以及国际哲学界何以在新世纪伊始将信息哲学称为第一哲学的理据。与此同时,我们还介绍了莱布尼茨为什么被控制论事后追认先驱的典型并从真理再发现的角度将中国《易经》中的那段"筮法"按照数理逻辑的能行可计算理论而不是按先前数论中的同余式进行了重新解释。最后,从科学史的方面将莱布尼茨的二进算数或二进制级数作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考察,认为它与现代的计算机科学根本没有任何关联。  相似文献   
23.
"作为方法的《论语》研究"不仅拓展了《论语》及孔子思想的跨时代生命力与跨文化视域,其自身亦可成为能动的主体来推动研究者主观立场下的哲学、思想或学说。近现代日本哲学思想家武内义雄、和辻哲郎、白川静的《论语》研究亦呈现出作为方法的一个侧面。武内的《论语》研究奠基于文献考据学与思想史学,并以后者阐明《论语》最古层的思想,借此建构自身的中国思想史。和辻的《论语》及孔子思想研究虽采武内的最古层说,但对《论语》结构的分判与武内不同,而采自身伦理学的立场,其判释基准并非"思想的变迁史",而是"在于关系(共同体、共同文化圈)之中"。不同于前两者,白川静以自身文字学体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观来研究《论语》,认为孔子的思想不应和殷商以来的宗教、巫术完全切割。此种带神秘主义色彩的孔子形象与武内、和辻的作为理性主义者或伦理学家的孔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4.
拉毛才让 《法音》2021,(1):34-38
《释轨论》是古印度世亲论师所著的一部佛学经典,被称为阐释经典的方轨之论。目前,《释轨论》的梵汉本俱缺,唯存其藏译本。其梵文名为Vyākhyāyukti,藏文名译为rnam par bshad pa'i rigs pa,通常被简称为rnam bshad rigs pa。其汉文名有多种译法,如在郭和卿所译的《布顿佛教史》中译为《论议正理释论》[1],蒲文成所译的《布顿佛教史》中译作《梳理论》[2],《藏文〈大藏经〉总目录》中译成《如理解说》[3]。  相似文献   
25.
作为现实世界和人类精神活动之基础,"存在"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最基本和最高的范畴。由于本质主义的发展,存在被看作具有某种一般形式的实体,"实体论"取代了存在论。在西方哲学近代的"认识论转向"中,主体在主客二分的模式内寻求和思考"实体"的根源,实体论转向了"认识论"。在现  相似文献   
26.
克尔凯郭尔通过牺牲基督教的全部历史的现实性分析,对充斥形而上学而使个体遭到扼杀的现代社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悲愤,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人的自我异化的阴影之中。因此,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欧洲"体制"的全面崩溃,预示着基督教与哲学的分离,只有原始意义上的基督教才能拯救现代社会,即  相似文献   
27.
在西方哲学史上,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立场上实现了哲学存在问题的历史转换,深入探讨了个体生存幸福问题,将人生的根本幸福定义为永福,将个体生存规定为实现人生幸福的唯一途径.然而,人是多重属性的综合体,人生幸福是主客观内容的辩证统一,而且实现人生幸福不仅依靠个体生存,而且还要依赖整体生存.事实上,人的幸福并非单纯依赖整体生存或者个体生存,而是存在于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生存的天平上.  相似文献   
28.
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有一处藏族民间神山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共享的圣地,崇信该圣地的信众当中有藏、土、蒙古、撒拉、回、东乡等不同民族.藏语称“阿尼夏吾”,当地穆斯林叫“奄古鹿拱北”.围绕该圣地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宽容、共享和谐的特殊地域文化.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经过此起彼伏的竞争博弈,最后做到了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笔者提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若能深度了解彼此的民族情感、宗教禁忌、生活习俗等,就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也是阿尼夏吾神山信仰现象长期延存的内在根源.这一经验对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共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中国宗教》2017,(5):F0002-F0002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相似文献   
30.
十二、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的发展趋向 五世纪以前来源不同的各种道教传统基本上只是各自发展,或仅在小范围内互有交流.大约从五世纪开始,以古灵宝经为先导,道门内部产生了凝聚联合的意识.(766)古灵宝经率先融合多种道教传统,"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等具有凝聚联合意识的术语概念都是最早由古灵宝经提出的(767).由于古灵宝经出世不久即"风教大行",这些术语概念也很快在其它道派中流行开来(768)."三洞"说标志着南方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派的联合,大约南朝齐梁时形成的"七部"(769)说标志着更大规模的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