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57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我们的双眼常常被尘世的迷雾掩盖而变得混浊,只有用心,双眼才能真正辨认出艺术作品高贵的原型——威廉.亨利希.瓦罗肯德毛正天、谢德敏合著的《儒林外史赏论》,是学术研究领域里一个新收获。该书在继承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482.
在世界文化的历史中,许多艺术的种类起源于宗教.哪里有宗教的存在,哪里就有宗教艺术的存在.各地人民,在接受基督信仰的同时,也运用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来表达对于信仰的理解和感情.艺术是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手段之一.关于欧洲基督教艺术史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基督教艺术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发展演变,中外学术界关注甚少.本文旨在介绍研究基督教艺术的东渐史,尤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史,以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并为基督教的中国本色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83.
中国古代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灵修资源,作为传统思想两大源流的儒道两家,都主张通过修身使人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儒家认为人的活动应有伦理道德的规范,应努力实践,充实自我,止于至善。孔子就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道家则主张以虚静为主,崇尚自然、强调返朴归真。老子说为道日损,是要摒除偏执妄见和不合宜的  相似文献   
484.
宗教劝戒文书,在劝善戒恶的布道教化中不知不觉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宗教劝戒文书,又称劝善文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不仅是宗教布道传教的思想载体,也是辅助世俗教化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85.
闲情画趣     
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居则泉石花竹,诗酒棋书,清淡酬唱,行则披阅中壑,游戏平甸,濯清流以游鲤,坐茂林而观佳夕,含英咀华,识度闲放,忘情于珍猎之抱,畅志于清况之乡。中国文人闲中求乐,志趣高雅,自古以来,久已文明。弹琴赋诗,对弈良宵,痴迷书画,谈玄论道,无一不是文人津津乐道的事,  相似文献   
486.
非政治公共领域的性质决定了它对构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良性结构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促进非政治公共领域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呢?它的关键元素是什么?通过对中欧各自的历史文化、文明进程与非政治公共领域生存发展的态势之比较,揭示了平等、自治、权利、契约、民主、正义等文明因子正是非政治公共领域图存发展的关键元素.它旨在强调中国欲要促进非政治公共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构建中国社会的良性结构性基础,则需借鉴欧洲经验,重在打造具有这些文明因子的新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87.
吴天岳 《世界哲学》2009,(3):83-103
本文从原始文献的编辑整理和基本研究范式的转变两个方面,分别概述西方古代哲学研究和中世纪哲学研究的近30年来的新进展和前沿问题。笔者力图较为全面地呈现晚近古代哲学文献编订整理工作的丰硕成果,同时通过考察当代哲学史家对“何谓古代哲学”、“什么是中世纪哲学”等学科基础问题的讨论,指明在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研究领域,借助分析的手段重构哲学史,同时坚持在历史语境中展开哲学分析,这一崭新的研究方法已经逐渐成为西方学界的主流,极大推进了当代视野下的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88.
占卜术(Divination by trees),作为一种宗教前兆文化形式,在中国整个青铜时代都极为盛行,并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占卜术种类繁多,其中以"星占"、"梦占"、"龟卜"、"蓍占"等形式最具代表性。然而,此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占卜形式,即使用木质材料如木筷、木签、木轮、木筐、树枝等作占卜用具,对人与事进行预测;或者用树木作为获取兆象的媒介,以树木的长势与存在方式,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及未来运数的参照,进而完成对人生的预测,本文将此种占卜形式定名为"木占术"(Divination by trees)。笔者认为,较之其它占卜形式,这种"木占术"在中国古代最具有原生态文化意义。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木占"文化的存在形态,更利于揭示出"生命一体化"观念的宗教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489.
刘飖 《法音》2012,(2):45-47
《比丘尼传》[1]的作者是南朝梁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庄严寺释宝唱。此书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记载有关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书籍,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有两本书——宝唱的《比丘尼传》和民国释震华的《续比丘尼传》。因此这部《比丘尼传》的价值就显得更加的珍贵了。比丘尼在佛教僧团中的地  相似文献   
490.
周清波 《佛教文化》2007,(3):120-122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走遍华夏大地的名山古寺,游人常见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布袋和尚,整天乐哈哈地笑迎四方游客。它不仅是作为佛教造像而为后人所景仰,更因为他形似疯癫、乐观知足、容忍世事的形象,而被众多的艺术家所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