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黎晓丹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5,47(5):702-710
身心合一论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观念。身是以“气”为根基, 并通过“修身-修心”与“修心-修身”可至天人合一的身体。本文选取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儒道两家思想, 融合现象学视角来诠释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中的身体观对身体主体性的生动凸显, 以及从“身-心-世界”三者互为交涉的层次上所建构的特有的认知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具身认知观的日益关注, 结合中国古代思想视角开展的具身认知研究可在促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具身认知研究范式的成熟。  相似文献   
372.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373.
绝密的纸条     
1973年10月6目凌晨6点.埃及的军官们刚从梦中醒来.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埃及最高司令部通电全军,宣布解除旷日持久的戒备状态,允许半数以上的军官休假。军官们欢呼雀跃,都想早点休假回家.和久违的亲人团聚。  相似文献   
374.
孙亦平 《中国道教》2005,9(6):14-17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领域,由于道教的神仙传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到唐代时,道教小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道教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于唐末五代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手笔。杜光庭在撰写《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书时,通过搜奇述异,塑造了许多颇具魅力的求道者形象,讲述了许多颇具传奇色彩小说故事。在杜光庭的小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仙感遇传》卷四的《虬须客》。《虬须客》因与后世影响甚大的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人物与情…  相似文献   
375.
古代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波 《心理科学》2005,28(3):668-672
以古代典籍《史记》为材料,按词汇法构建了具有相当信度和效度的古代中国人人格描述词单,施测于118名专家及研究生,令他们对《史记》中记载的102名古代中国人作评定,经由因素分析获取了以仁为核心,由仁、智、勇、隐4个因素组成的古代中国人人格维度。进而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该维度的稳定性,并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仁、智、勇、隐4个因素的内涵作了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376.
房赢 《天风》2017,(1):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6年12月5日,接待埃及圣公会中东教省首席大主教莫奈及前任大穆夫提阿力·葛玛博士,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长高峰牧师,副会长兼总干事阐保平牧师等接待了来访客人,双方进行了友好座谈。  相似文献   
377.
Unlike traditional Western philosophy, which places no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stru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represented by Confucianism is a set of theories that give family a primary position. With family as the foundation, a complete framework of “human body → two genders → family and clan” is formed. Therefore, family in Chinese philosophy is existent, gender-interactive and diachronic. 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family also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Chinese theories on cosmology, religion, and many other subjects. In other words, Chinese culture as a whole is imprinted with reflections on family. Nowadays, as the value of family becomes less prominent, re-examining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will undoubtedly bear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Mean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can also offer an ide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family valu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Zhang Shaoqian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2008, (1): 56–63  相似文献   
378.
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传统武术整体的韵律美、意境美使武术的本质融于行云流水般的套路演练中,以势夺人,以形娱人,以神感人,以气贯穿始终,与中国古代道家美学思想一脉相承.而现代武术更是通过其无与伦比的韵律把这种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79.
温静 《法音》2009,(1):51-54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  相似文献   
380.
Discussions of name (ming, 名) during the pre-Qin and Qin-Han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were very active. The concept ming at that tim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ethical-political meaning of the term and the other is the linguistic-logical understanding. The former far exceeds the latter in terms of overal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But it is the latter that has receiv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logic. This has led to the result of a bias in the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ming. Changing course by returning to the correct path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can providing an objective and thorough ordering of the pre-Qin discourse on ming. Translated by Joseph E. Harroff from Shandong Daxue Xuebao 山东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2007, (2): 5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