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尤以南朝石刻在古代陵墓雕刻中最为典型,在我国古代石刻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艺术形态上具有极高价值,充分反映了南朝的时代特点和民族气派,全面体现了南朝文化走向成熟阶段的生动、泼辣、鲜活的时代风格。它们与石窟造像石刻一起成为中华文明艺术宝库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2.
等我一分钟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83.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84.
八段锦详解     
黎明 《中国道教》2009,(2):45-46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最广的导引术之一,分为两大类:坐式八段锦与立式八段锦,即文八段锦(坐式静功)和武八段锦(站式动功). 坐式八段锦主要起源于八仙之一钟离权所传之八段锦.钟离八段锦因吕洞宾手书于石壁而得以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85.
名人广告效果的制约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回顾了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指出名人广告的效果受名人可信度的影响,名人可信度包括吸引力、专业性与可靠性3个要素,专业性与可靠性对名人广告的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吸引力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受名人与商品的一致性以及消费者的精细加工水平的制约,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与意义迁移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名人广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在名人广告中名人形象与商品形象的一致性是影响广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6.
借他人、他物、他理或他法等来达到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方法,就是借他思维法。借他思维在商业活动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一、借民风民俗   1984年,比利时地毯厂商范德维格无意之中发现非洲各国的官府都要张挂元首照片。由于气候湿热,照片极易泛黄变型,因此需要经常更换照片,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少麻烦。他还细心地统计了一下,一个非洲总统平均在位 10~ 15年。这样长的时间,如果根据照片织成壁毯挂在墙上岂不既美观又耐久 ?于是他很快在普通地毯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缀有一些非洲国家元首头像的壁毯。头像壁毯一问世,深受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87.
马蕾 《美与时代》2014,(8):75-75
中国古代图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通过从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在创作过程中的相似性的角度出发,总结其中单纯与简化、同构与共生等规律,力图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寻求美的法则,探求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88.
江南园林几乎都是私家园林。园林的主人往往是"隐于市"的文人——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于园林之中。文人们在园林中吟诗、作词、赏曲,使得诗词与园林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历史的延续,诗词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描写也逐渐潜移默化了现实中的园林建设,终于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江南园林中植物的经典配置。因此从唐诗宋词入手,分析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9.
中国古代风俗画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上层阶级出于"礼失而求诸野"、粉饰太平的目的,同中下层百姓在物质要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转向对文化艺术欣赏需求的大文化氛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以其自身观照社会民风民俗的绘画内容和丰富的绘画风格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社会在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对一般历史的记忆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风俗画给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字记录的直观的了解历史和社会风貌的途径,同时也在艺术绘画史上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成为最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欣赏和审美需求的绘画形式。而风俗画创作内容的社会性、人民性正是当今绘画创作发展的方向之一。画家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关注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艺术方式去记录这些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营造一个更加绚烂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表现语言的多样化让世人看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0.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07,(4):F0002
郑杰文,男,1951年3月生,山东临淄人。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山东大学校聘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起),博士后合作导师(2002起),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副会长、山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