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5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正>(2010年3月16日)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在故宫博物院隆重举行夏荆山老居士佛像艺术展开幕式。这不仅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392.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是一部真人和3G动画结合的科幻片,讲述了一个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侵略与纳美土著人保护潘多拉星球,反抗人类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影片精彩地构建了潘多拉星球奇幻而和谐的生态世界,刻画了男女主人公超越星际与物种的真挚爱情,试图探索一种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找到爱的永恒。 相似文献
393.
现今的考古发现,为出土实物一直较少的浙江先秦雕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对浙江先秦时期青铜、玉石、陶瓷三类雕塑以及其雕塑性器物的梳理,基本勾勒出先秦时期浙江雕塑的大体轮廓。依附于工艺品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浙江先秦时期雕塑强调象征性、装饰性和抽象性的工艺性特征。而且,相较于这一时期的中原雕塑,其工艺性特征更为鲜明,与中国古代雕塑的整体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94.
中华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分别起源于东亚和中东地区,在古代有大漠和高原相隔,几乎互相没有来往。它们分别孕育出了不同的宗教河系及文明样态,现在依然在为后科学时代的我们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395.
斐奇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神学带有浓烈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梳理斐奇诺的人文主义思想背景和主要特征,介绍了他的非主流人文主义享乐观、人生的目的在于回归上帝的论断和提倡古代神学等三大人文主义特点,初步说明了其基督教人文主义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96.
治国、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先秦诸子为如何治理国家和天下以获得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各种模式,如德治、礼治、法治、无为之治等。而治国、治天下又与教民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各种治理方式相适应,有诗教、礼教、乐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 相似文献
397.
398.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佛家持淡泊的人生态度,抑欲忌荤,提倡素食,清淡茶汤无疑是最佳饮品;且茶性净洁,久饮助人寂静斯文,为佛教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更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相仿效,遂成风俗。”许多僧人嗜好饮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对僧人遍遍饮茶的风气,古代诗人陆容有诗咏道: 相似文献
399.
伦理正义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核心议题。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念设计中,伦理正义作为政治伦理化的基本内涵而存在,并以古代法律为载体显示出价值导向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领域,儒家正义是中国传统正义理论的基本形态。将伦理正义作为分析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基本概念,必须确切表述伦理正义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的基本特质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00.
《六祖坛经》,又称《六祖法宝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禅宗六祖惠能讲述,其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佛教经典。这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佛教大师口传下来的经典,是禅宗顿悟法门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或许因为这个缘故,研读《六祖坛经》时,我常怀有特别的亲近感。虽然六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