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顾娅娣 《心理科学》2001,24(2):175-177,187
本文根据古代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探讨了他们的注意心理思想,即注意的慨念。特征,分心与分散,分配与集中,注意与感知、记忆、思维的关系,注意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同古代神话故事密不可分的西方占星术,正是适应众生对神秘星空和神话世界的诸多遐想以及对改变自身处境的渴望,比天文知识更广地流传开来。这种方术是把位于太阳黄道上的12个星座与人的生辰乃至性格和命运拉扯在一起,由之推测未来的“运势”会是如何如何。西方占星术士们玩的这一套,乍看起来有些类似中国古代星象家说的  相似文献   
113.
王明(1911—1992)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已故研究员,中国道教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王明先生就开展了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多有发明,其学术成果和思想嘉惠学林,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纪念。  相似文献   
114.
论点摘编     
○重论元散曲中的隐逸情结郭小转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隐逸情结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永恒话题,可从未有哪个朝代像元代这样表现得如此强烈和普遍。元散曲中隐逸作品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现象,那便是出现了大量乐道作品。作者或劝人淡泊名  相似文献   
115.
郭店楚简佚籍《太一生水》篇记载了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以"太一"为终极存在和起点的宇宙生成论,在这个生成论中,"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拟通过对《太一生水》中的"水"在万物生成中的重要作用的探讨,还原隐含于其中并被其所吸取的更为古老的"水生论",并通过同《管子.水地》篇的水生论的对比研究,探讨《太一生水》的成文年代并揭示其在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6.
书讯     
《中国哲学史》2012,(1):59+66+97
书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郭齐勇著,40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本书为"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郭齐勇卷。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华人文精神与文化哲学的探索",下篇为"中国哲学的特色、要义与方法论的思考"。上篇论及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7.
生命的接榫     
装潢房子的时候,我到林口卖古董家具的店买了一些清朝的门窗,请木工把窗花的部分拆下来,镶嵌在新家的门窗上。为我们装潢的木匠已经是台北一流的师傅,任何细作的家具都难不倒他,但是当他看到那些  相似文献   
118.
我担任所长,平时跟同志们很少见面。这次胡伟希同志建议我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换交换意见,我觉得很好。上星期北大有一个认识论讨论班,他们让我讲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今天我就大致讲讲这个题目。我想分四个小题目来谈一谈。 首先要谈一谈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基本目标或基本要求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我还是认为我们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主要是考察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思想有一个客观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宗教成了冷门中的“热门”,宗教文化研究逐渐呈现繁荣之象。笔者因对宗教文化有亲近之感,常常翻阅此类著书,觉得不乏厚重之作,但此类著作很多是理论阐释晦涩、史实考索冗繁,方法使用随意,所以,对读者来说,要么为历史淹没,要么被理论迷惑;而那些浅显易懂之作,常因为资料支撑的单薄,理论指导的残缺,行文逻辑的失范,实在不足以餍服人心。这里固然有笔者的偏见,但如何掌握好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这的确是宗教文化研究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0.
每天,随着清脆悦耳的晨钟,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对生命的礼赞。古代中国有金声玉振之说,即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孟子说:“金声之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故此,有敲钟为一天之始者说。钟发磬收,乃包含了古代周礼雅乐的全部过程,此以东方人之礼乐来赞颂万物的创造者。现今,我们修院以磬声为一天祈祷默想的开始,是以在西方礼仪为主的教会生活中,加入中国文化东方元素,并以此敬礼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