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相较道家思想而言,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对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影响不占主流。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对于古代书画批评之浸渗仍然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古代书画批评之批评思想、思维逻辑、术语范畴、语言方式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2.
黑格尔曾预言,艺术最终转向哲学.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物质、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53.
佛教的产生、发展与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这是佛教的特殊性表现或“殊相”。除此之外,佛教还有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性规定,也就是佛教的普遍性内涵。这是佛教的“共相”。“共相”与“殊相”,是西方哲学中的术语,中国古代哲学中通常用“一”与“多”来表示。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汉语翻译中则通常用“普遍性”与“特殊性”来概括。  相似文献   
54.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关于中国古代的人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挖掘与整理中国古代学者关于人贵于万物原由的论述,对中国古代学者关于人贵于万物原由的 六种主要观点──人贵在具有智能、人贵在具有很多社会性心理素质、人贵在有能用于相互交流的 言语、人贵在“独得天地之全”、人贵在能劳动和人贵在能直立行走──逐一进行了探讨;最后, 文章得出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56.
数字七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出土文献和文物资料中与数字七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收集,并对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文献中的"七日周期",文物资料中的七点印章、七嘴油灯和七层庙塔等,说明数字七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还对这一观念在古代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传承情况及产生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1"藏"与"象"的关系反映了"器"与"道"的辨证关系 "器"与"道"这对概念,属于哲学的范畴."器"与"道"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根本问题.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安石、张载、王夫之等一再强调"器"是第一性的、本源的,而道只是第二性的、派生的.具体点说,"器"是体,"道"为用,"道"在"器"中,故学"器"应该学"道";"器"在先,"道"在后,"道""器"无相离,故变"器"必然变"道".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古代埃及 18 王朝中后期渐受王室尊宠的阿吞神崇拜的兴起、发展、独尊以及独尊地位的丧失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长时段的历史考察,认为其兴衰以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代为界,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同时还分析指出,18 王朝中后期阿吞神渐受王室尊宠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埃及社会政教权力结构平衡受到了威胁,而古代埃及阿吞崇拜的实质则是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59.
闲读古诗,见这样一些有趣小诗,它们不论所描述的内容,还是行文用语都诙谐幽默、良多趣味,于是顿生“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之感。现将其辑录并作以简要解说,以供广大读者朋友一乐。  相似文献   
60.
胡振江 《心理科学》2004,27(1):177-178
品德修养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中强调的重点;品德修养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由此提出了内省等重要的品德修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