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4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朱涛 《美与时代》2014,(5):124-124
《科尔沁旗草原》在追求史诗性叙事艺术的同时,显示出浓重的空间叙事性,小说在空间结构、心理空间建构、社会文化空间等几个方面有着多重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302.
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在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启蒙“新民”方面,展现了无比的热情.梁启超力求以“新”的形式,来呈现他对晚清社会走向“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定位.《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按照他的政治理想所想象和展开的,是他的“中国梦”.从该小说对未来国家的构想、小说叙事时间的表现和小说叙事的多重声音中,我们看到该小说集个人的政治诉求、国家政法制度与社会集体想象于一体,显示了政治小说的特有文体特征.因此,它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例.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打开了一扇幻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303.
当下,医学人文正滑向空壳化,如果它无法融入临床路径和制度,就难以根植于临床大夫的观念与行为,推动临床医学人文从自发走向自觉,对医学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推动医学人文关怀进入临床的观念和路径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剖析了造成医学人文悬空的诸多职业惯性与制度设计缺陷,极力推介丽塔·卡蓉的"叙事医学"范式,重点介绍了"平行病历",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医学人文关怀真正贴近临床,融入现代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304.
朱刚 《现代哲学》2005,(1):96-102
本文主要讨论了德里达对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所作的关于“真实话语”与“想象话语”之区分的解构。在德里达看来,无论是真实话语还是想象话语,首先都是一种“本源的重复结构”。这种本源的重复比真实话语与想象话语的区分更古老,它是一切话语乃至一切符号的“共根”。本文详细梳理了德里达的解构过程和解构策略,并指出这种解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构传统形而上学所确立的本原与替补的差异体系,由此揭示了这种解构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5.
自传体叙事中的自我欺骗是一种从个体内角度理解的自我欺骗,是无人际压力情况下个体自我建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认同策略。这种自我欺骗发生在自传体叙事过程中,个体通过叙事语言拉开"新我"和"旧我"的叙事距离,建立新的目标追求并实现,最终构建新的叙事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在维持正性自我概念的动机驱动下,采用有偏差的信息加工方式叙述自我故事,满足情绪体验与情绪评价一致性的需要,进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引发自我改变。未来研究可以探讨自传体叙事中自我欺骗在临床中的行为表现与治疗策略,考察其认知神经机制,并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自我欺骗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06.
仝宇光  李颖  陈杰 《心理科学进展》2023,(11):2025-2039
伴随着SPaCEN理论的提出,阅读对社会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可以从共情诱发通路的多样化,共情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效,共情与文本阅读共享的脑区三方面进行剖析。未来亟需在基础加工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多维研究,促进读者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07.
韩潮 《世界哲学》2011,(2):113-122
本文认为,在柏拉图《普罗泰哥拉篇》中潜藏的叙事动力是勇敢美德的殊异性。而勇敢美德的殊异性与美德整体性学说是柏拉图对话尤其是《普罗泰哥拉篇》和《拉克斯篇》中的一对相关性理论。二者分别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表明,普罗泰哥拉式的美德仅仅是一种可以传授的技艺,它既不是无法技术化的勇敢,也不是理念化的知识。  相似文献   
308.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course of Neo-Confucianism1 in the Song period w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any social and cultural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o-Confucian discourse, the Cheng brothers (Cheng Hao and Cheng Yi) played key roles with their charismatic thoughts and impelling personalities, while Zhu Xi pushed Neo-Confucian thought and discourse to a pinnacle with his broad knowledge and precise reasoning. In the warm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and thoughts, the Neo-Confucian discourse proceeded towards completion and perfection, and evolved as contemporary topics and thinking modes changed. The essay argues that “ding xing 定性 (stilling the nature)” was an important Neo-Confucian topic during the Song period. The doctrine of “stilling the nature” involves much central Neo-Confucian discourse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xing 性 (human nature),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nature and qing 情 (feelings, sentiments), nature and xin 心 (mind, heart), nature and ren 仁 (benevolence, humanity, humaneness) and yi 义 (righteousness), nature and shi 事 (affair) or wu 物 (thing, object), the practice of preservation and cultivation, etc. Therefore, an examination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Neo-Confucianis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its early history.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Liu Huawei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2008, (1): 47–55  相似文献   
309.
患者门诊话语中确认性问句的信息索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性问句是门诊患者使用最多的向医生索取核心医学信息的间接方法。经考察这种兼有信息索取功能的确认性问句的功能、语言形式、内容、医生的答句各方面的特征,得出结论:这种确认性问句是病人综合考虑其目的和利益及其在医患角色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医生心理、语用原则、当前医惠关系现状各因素后所选择的语言策略,医生应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10.
基于后现代文化理念的叙事心理治疗,其主要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契合体现在:问题外化的治疗手段顺应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关系取向的治疗立场更适合具有关系自我观的中国人;关注差异的治疗模式与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不谋而合;重视来访者的内在力量可充分发挥中国人善于自律和反思的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